第252章 猎人与诱饵(1 / 2)

潘杰希尔山谷,马苏德的指挥部里,空气仿佛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北方雄狮”的身上,等待着他对那枚仅剩的“苍穹之矛”做出最终的裁决。

是像法里德主张的那样,用尽这最后的荣光,去换取一场轰轰烈烈的复仇?还是像卡里姆建议的那样,将其雪藏,作为悬在敌人头顶的一柄无形之剑?

马苏德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那张巨大的军事地图前,手指缓缓地划过上面那些代表着苏军据点和巡逻路线的红色标记。

“法里德,”他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却让兴奋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地站直了身体,“你的勇气,值得赞赏。但战争,不是光靠勇气就能打赢的。如果我们现在就冲出去,打掉一个无关紧要的目标,除了满足我们一时的复仇快感,还能得到什么?只会让敌人更加警惕,让我们自己,彻底失去这张王牌。”

他又转向卡里姆:“卡里姆,你的稳重,是队伍的基石。但你也要明白,威慑,是建立在敌人对你未知的恐惧之上。现在,他们已经知道了‘苍穹之矛’的存在,也领教了它的威力。如果我们从此销声匿迹,这种恐惧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退。敌人会再次试探,会慢慢地、一步步地,重新把绞索套在我们的脖子上。单纯的、被动的威慑,是守不住胜利的。”

马苏德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站在角落里,一直沉默不语的贾马尔。

“我们必须再次出手。”他的声音斩钉截铁,“但这一次,我们的目标,不再是为了复仇,也不再是为了简单的杀伤。而是为了打出更大的威慑,打出我们的价值!我们要让巴基斯坦的那些人,和他们背后不管是鹰酱还是其他什么势力的金主们,都清清楚楚地看到,我们手里的这把‘矛’,到底有多锋利!值得他们用更多的援助,来换取我们下一次的挥舞!”

他的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一场战斗的背后,还牵扯着如此复杂的利益和算计。

马su德不再多言,他从桌上拿起一支红色的铅笔,在地图上一个极其险要的位置,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这里,萨朗隧道。”

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萨朗隧道,是连接阿富汗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更是联邦从本土向喀布尔输送兵员、装备和补给的生命线。

这条长达数公里的隧道,就像是联邦插进阿富汗心脏的一根主动脉血管。它的战略价值,无可估量。

“根据我们最新的情报,三天后,会有一支大规模的补给车队,通过这里,前往喀布尔。”马苏德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寒意,“我要你们,去那里,把这支车队,给我彻底地、干净地,从地图上抹掉。”

他看向贾马尔,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期许。

“‘岩羊’,这个任务,交给你。法希姆会协调,把我们最新得到的一批补给,优先配给你们。这一次,你们不仅是战士,更是演员。我不要你们打完就跑,我要你们打得漂亮,打得让敌人感到恐惧,打得让他们摸不清楚,我们到底有多少这种武器,有多少支像你们这样的队伍。明白吗?”

“明白!”贾马尔挺直了胸膛,大声回答。

他心中的迷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沉甸甸的使命感。

而且指挥官还提到近期会有新的一批补给。

只要有弹药,他并不惧怕和联邦的人血战到底...

喀布尔,苏军第40集团军临时指挥部。

一间被改造成办公室的房间里,烟雾缭绕。

瓦列里·奥尔洛夫少校,正站在一张铺满了地图和情报照片的桌子前,他的眼神,像鹰一样,死死地盯着地图上同一个位置——萨朗隧道。

他已经获得了奇加索夫将军的全部授权。

一支由12名最精锐的Spetsaz(特种部队)队员组成的“猎狼”小队,已经集结待命。

一个装备了最新式监听和测向设备的电子侦察排,也划归他直接指挥。

他不需要再向任何人请示,他现在,就是一名拥有利爪和獠牙的、可以自主行动的猎人。

“少校同志,这是最新的空中侦察照片。”情报参谋将一沓照片放在桌上。

奥尔洛夫拿起照片,用放大镜仔细地看着。

照片上,潘杰希尔山谷的地形复杂崎岖,根本看不出任何游击队活动的踪迹。

“他们就像一群躲在石头怨道。

“不。”奥尔洛夫摇了摇头,放下了放大镜,“他们不是蝎子,他们是狼。而且是一群刚刚尝到了血腥味,变得极度自信的狼。狼,是不会满足于捕食山鼠和野兔的。”

他用红笔,在萨朗隧道的位置,画了一个更加醒目的叉。

“这里,就是他们眼中的肥羊。攻击一个普通的巡逻队,只能满足他们的复仇欲。但瘫痪萨朗隧道,哪怕只是几个小时,所造成的政治影响和军事震动,都将是前一次的十倍。如果我是他们的指挥官,我一定会选择这里,作为下一个目标,来向全世界,尤其是他们的金主,展示自己的价值。”

他的分析,精准得可怕,仿佛能钻进马苏德的脑子里。

“可是少校,萨朗隧道沿线的防御非常严密,他们敢来吗?”情报参谋有些怀疑。

“他们为什么不敢?”奥尔洛夫冷笑一声,“他们手里,有我们不了解的‘神矛’。自信,有时候会让人变得愚蠢。而我要做的,就是利用他们的自信,为他们准备一个无法拒绝的、盛大的葬礼。”

他开始下达一系列指令,一个代号为“诱饵”的致命陷阱,被迅速地编织起来。

“命令后勤部门,组织一支车队。规模要大,三十辆卡车,四辆BTR装甲车护卫,前后各加一辆T-72。对外宣称,是为喀布尔的冬季攻势,运送一批重要的炮兵观测器材和弹药。”

“命令‘猎狼’小队,全体换上普通步兵的军装,打散混编进护卫车队里。所有的重武器,都藏在卡车的帆布

“把我的指挥车,那辆装备了‘罗盘’电子侦察系统的嘎斯-66,伪装成一辆普通的通讯车,混在车队中央。所有的天线,都收起来。”

“命令炮兵营,抽调一个82毫米迫击炮排,提前一天,运动到萨朗隧道南口两侧的山上,进行潜伏。他们的任务,不是开火,而是等待我的信号。”

“命令陆军航空兵,在车队进入隧道区域时,派出两架‘雌鹿’,进行常规空中护航,但不要飞得太低,以免惊扰到我们的‘客人’。”

奥尔洛夫的每一条命令,都精准而又恶毒。

他故意组织一支看起来防卫松懈,但实际上杀机四伏的“补给车队”,大张旗鼓地开向萨朗隧道。

车队里,那几十辆卡车装满了木箱,但里面装的,全都是沙袋。

他们的目标,根本不是运送物资,而是“钓鱼”。

他要用这支车队,作为最肥美的诱饵,引诱那支神秘的游击队小队,引诱那枚“苍穹之矛”开火。

只要导弹一发射,他的“罗盘”系统,就能通过三角定位和对导弹发动机红外特征的捕捉,在三秒钟内,锁定发射阵地的精确坐标。

届时,埋伏在周围制高点的Spetsaz狙击小组和迫击炮小组,将会用最猛烈的交叉火力,将那个阵地,变成一片火海。

他要的,是连人带武器,一起缴获。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却是奥尔洛夫经过深思熟虑后,制定的唯一方案。

在他的战术逻辑里,对付这种手握大杀器、占据地利且战斗意志顽强的精锐游击队,任何常规的渗透抓捕,都无异于自杀。

他很清楚,如果直接派“猎狼”小队摸上去,最好的结果,也是在付出惨重伤亡后,面对一堆被敌人自行销毁的武器残骸。

那些“圣战者”绝不会让这种“神赐的武器”落入异教徒手中。

所以,他必须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用一场短暂而又极具震撼力的“风暴”,瞬间瓦解对方所有的反抗能力和销毁武器的可能性。

这场“猛烈的交叉火力”,并非无差别的狂轰滥炸,而是一场经过精确计算的、层次分明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当他的电子侦察设备锁定导弹发射点的瞬间,第一层打击,将来自潜伏的Spetsaz狙击手。

他们的目标,是敌方的指挥官、导弹操作手和机枪手。

这记无声的重拳,旨在第一时间敲掉敌人的“大脑”和“牙齿”。

紧随其后的,才是迫击炮小组的区域压制。

几轮短促的高爆弹覆盖,核心目的不是为了彻底摧毁,而是为了制造压倒性的混乱和恐惧,将所有幸存者死死地压制在掩体后面,让他们抬不起头,无法组织反击,更没有机会去触碰那套武器系统。

奥尔洛夫当然知道,炮火有可能会损坏一部分武器,甚至炸毁那些导弹发射装置,根据幸存下来的目击士兵报告,似乎是一辆老旧的皮卡?

但这是一个他必须接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