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皮卡+煤气罐=?(1 / 2)

从南云军区司令部那间气氛凝重的会议室里出来,姜晨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

夜风吹过,带着南国特有的、湿润而又温暖的气息。

却丝毫无法吹散他脑海中那场由技术、政治和战争交织而成的风暴。

他没有片刻耽搁,直接乘坐返回的军用吉普车,连夜赶回了凤凰军工厂。

当车子驶入那片熟悉的、灯火通明的厂区时,一种回家的踏实感和即将面临巨大挑战的紧迫感,同时涌上心头。

这里,是他的王国,也是他的战场。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凤凰军工厂最核心的几个技术部门负责人,就被一通紧急电话,召集到了厂部那间最大的、也是保密级别最高的会议室里。

这些人,都是龙国军工界的精英,也是姜晨最信任的左膀右臂。

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在他前往戈壁滩,全身心投入到东风-5项目的那段时间里,由冯远征教授亲自出面,从全国各大军工院所和兄弟单位,“连哄带骗”地挖过来的宝贝疙瘩。

冯远征教授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声望,告诉他们凤凰军工厂正在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能够“改变未来战争形态”的秘密项目,并且有国家最高级别的资源支持。

这些早已在各自领域感到瓶颈、渴望能有一个更大舞台施展拳脚的专家们,就这样被吸引到了这个位于南国一隅的神秘工厂。

坐在姜晨左手边的,是王振山,人称“老王厂长”,他是凤凰军工厂的总工程师,也是龙国军工界的老前辈。

他一辈子都在和各种车床、铣床、图纸打交道,经验丰富,作风严谨,对任何不切实际的设计都抱有天然的警惕。

他代表着工厂的“根基”——如何将图纸上的东西,用现有的设备和工艺,变成现实。

坐在老王厂长旁边的,是李学敏,一位戴着厚厚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学者。

他是工厂的首席炸药与弹头设计专家,毕业于国内顶尖的化学工程系,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化学分子式和爆炸力学模型。

他代表着工厂的“矛头”——如何让武器的毁伤效能,达到最大化。

而坐在姜晨右手边的,则是张涛,一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汉子,他是工厂轻武器与单兵系统设计室的主任。

他当过侦察兵,上过真正的战场,对单兵武器的理解,远超常人。

他追求的是极致的可靠性和人机工效,代表着工厂与“使用者”的连接。

会议室的门被紧紧地关上,窗帘也拉得严严实实。

姜晨亲自检查了房间里的反窃听装置,确认无误后,才坐回主位。

他环视着三位心腹干将,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疑惑。

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紧急任务,需要厂长刚从戈壁滩回来,就立刻召开如此高规格的保密会议。

“同志们,”姜晨的声音低沉而严肃,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今天召集大家来,是要宣布一项由最高层直接下达的、代号为‘援手’的绝密任务。”

他没有透露任何关于鹰酱和政治博弈的背景,只是将冯振国下达的命令,原封不动地转述了一遍。

“我们的任务是,为一支在境外执行特殊任务的‘友军’,提供一批特制的武器装备。这支‘友军’,正在与一个装备精良的强大敌人作战。他们的主要对手,是联邦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和BMP系列步兵战车。”

他将那份印有米-24和BMP照片的绝密文件,分发给三人。

“最高层对这批武器,提出了三个核心要求。”姜晨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简单皮实。操作绝对不能复杂,要做到一个几乎没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牧民,拿在手里,看一眼图画式的说明书就能用。要能适应极其恶劣的野外环境,掉在沙子里,泡在水里,捡起来还能打响。”

“第二,廉价有效。我们的预算非常有限,所以成本必须控制到最低。但同时,它又必须能够对‘雌鹿’和BMP构成致命威胁。哪怕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击落或摧毁,也必须能打痛它们,打怕它们,让它们不敢再肆无忌惮。”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绝对无痕。这批武器从设计、材料、生产工艺到最终成品,都不能带有任何能够追溯到我们凤凰军工厂,乃至我们龙国的痕迹。我们要把它做得像……像它本来就诞生于那片混乱的土地上一样。”

会议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老王厂长、李学敏和张涛三人,都皱起了眉头,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疑惑,变成了极度的凝重。

这三个要求,每一个都极其苛刻,而现在,他们要将这三者组合在一起。

“这……”性格最直的张涛,第一个开了口,“厂长,这要求也太……太矛盾了吧?又要威力大到能打直升机和装甲车,又要简单到文盲都能用,还要便宜得跟白菜一样,最要命的是还不能有咱们的痕迹。这怎么可能?”

他指着文件上的米-24照片,继续说道:“‘雌鹿’那玩意儿,我研究过。它的驾驶舱和关键部位,都有加强装甲,能抵御12.7毫米机枪的直接射击。甚至连那些RPG火箭筒,打在它身上,跟挠痒痒差不多。除非能直接命中旋翼或者尾桨,但这需要多好的运气和技术?”

李学敏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如果想有效击穿‘雌鹿’的装甲,或者对付BMP步战车,我们至少需要使用破甲深度超过400毫米的串联战斗部。但是,串联战斗部的结构复杂,对引信的要求极高,这和‘简单皮实’、‘成本低廉’的要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老王厂长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最现实的困难:“厂长,‘绝对无痕’这一点,几乎无法做到。我们生产的每一批钢材,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我们的加工设备,会在零件上留下独一无二的微观痕迹。只要敌人拿到残骸,送到实验室里一分析,很容易就能追溯到源头。除非……除非我们用最原始的手工敲打方式来制造,但这又如何保证质量和威力?”

三位专家的分析,句句在理,每一个问题都切中了要害。

他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指出了这个任务中,那些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

姜晨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们。

他知道,必须先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任务的难度,打破他们固有的设计思维,才有可能找到一条全新的、出人意料的道路。

“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姜晨点了点头,“常规的思路,确实走不通。所以,我要求大家,跳出我们以往设计武器的思维定式。不要总想着去造一支更厉害的枪,或者一枚更厉害的导弹。我们要想的,是如何用最简单的东西,达到最有效的毁伤效果。”

他看着众人,缓缓地说道:“我们的目标,不是打一场对称的战争,而是帮助一群游击队,打一场不对称的、消耗性的战争。我们的武器,追求的不是百分之百的击杀率,而是百分之百的威慑力。我们要让敌人,为每一次低空飞行,每一次装甲突击,都付出难以承受的心理代价。”

话虽如此,但具体该怎么做,会议室里依然没有人能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会议暂时中止,姜晨让大家先回去,各自思考,两天后再进行讨论。

一个人坐在空无一人的会议室里,姜晨闭上了眼睛,将意识沉入了自己的脑海深处。

那片熟悉的、深蓝色的星空,再次浮现。

无数由光点组成的科技树,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星际军工系统日志”

他调出系统的筛选功能,输入了几个关键词:【单兵武器】、【反装甲】、【简易防空】、【低成本】、【非标生产】。

瞬间,系统日志的界面上,刷新出了琳琅满目的武器选项。

【77型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华约简化版)】:经典武器,威力尚可,但对“雌鹿”效果不佳。生产成本:2000系统积分。

【M72LAW(越战版)】:一次性武器,简单轻便,但威力不足以对付BMP正面装甲。生产成本:1500系统积分。

【9K32“箭-2”便携式防空导弹(早期型号)】:红外制导,对“雌鹿”有一定威胁。但成本高昂,操作相对复杂,且红外导引头极易被干扰。生产成本:45000系统积分。

……

姜晨的目光,在这些选项上飞速地扫过。

他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