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198章 火箭破空,空战新篇

第198章 火箭破空,空战新篇(1 / 2)

清山空军基地上空的夜幕,是被轰-5轰炸机投下的火光所撕裂的。

然而,在轰炸机编队抵达目标之前,一场更令人震惊的空中较量,已经悄然结束。

当歼-7D成功完成雷达测试,证明其JL-7A雷达具备150公里探测和锁定能力时,陈广平厂长在喜悦之余,也流露出一丝遗憾。

“姜厂长,林所长,JL-7A雷达的性能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陈广平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但随即又转为一丝无奈,“然而,即便雷达再先进,我们目前也缺乏一款适配的远程空对空导弹。我们的霹雳-2和霹雳-5都是红外制导的近距格斗弹,射程有限,无法实现超视距攻击。空有雷达而没有武器,就像是给一个拳击手装上了一双千里眼,却不给他一副能打到对手的拳头。歼-7D还无法形成真正的超视距战斗力。”

陈广平的话语,道出了龙国空军在当时面临的普遍困境。

机载雷达的突破,固然令人振奋,但导弹技术的滞后,却像一道无形的枷锁,限制了新战机性能的发挥。

中距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研发,涉及雷达导引头、固体火箭发动机、弹体气动布局、引信以及抗干扰技术等一系列复杂难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攻克。

姜晨听着陈广平的遗憾,心中早有预案。

他知道,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成熟的中距空空导弹是不现实的。

但导弹不行,火箭弹行啊!

他第一时间便想到了那些在之前被自己魔改的107和130火箭弹。

这些火箭弹原本是用于地面防空系统,或者作为地面部队的火力支援武器。

然而,在他的改造下,这些火箭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引导功能。

特别是107火箭弹,其直径和长度,简直就像是为歼-7D的机腹和翼下挂点量身定做。

姜晨在脑海中迅速调出星际军工系统日志,开始进行模拟计算。

“系统,将107型火箭弹进行空对空优化,使其具备超视距打击能力。”姜晨在心中下达指令。

系统界面迅速刷新,显示出107火箭弹的各项参数和可升级选项。

“107型火箭弹,原设计射程约8-10公里,无制导能力。若进行空对空优化,需进行以下升级:”

发动机升级:采用高比冲固体燃料,优化燃烧室设计,提升推力与燃烧时间,以增加射程。

弹体气动优化:改进弹翼和尾翼设计,降低飞行阻力,提高飞行稳定性。

引信优化:适配空对空作战。

挂载适配:设计轻量化、低阻力的蜂巢式火箭发射巢,适配歼-7D翼下挂点。

“若要将107火箭弹射程提升至150公里,并具备拦截战斗机目标的机动性,需进行深度升级,使其达到简易空对空导弹标准。此升级将消耗200万星际军工系统积分。”

200万积分!

姜晨心中一凛。

这笔积分,对于现在的他而言可不是什么小数目。

但想到歼-7D急需超视距武器,以及未来空战的严峻性,他知道这笔投资是值得的。

“确认升级!”姜晨果断下达指令。

“叮!107型火箭弹空对空超视距升级完成。相关技术蓝图及制造工艺已注入宿主脑海。请注意,该武器为过渡性解决方案,其性能与真正的中距空空导弹仍有差距,但足以应对当前威胁。”

姜晨感到脑海中涌入大量关于107火箭弹空对空改造的详细技术信息,从微型雷达导引头的原理、高比冲固体燃料的配方,到蜂巢发射巢的结构设计,一切都清晰无比。

他立刻向陈广平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陈厂长,林所长,既然中距空空导弹的研发需要时间,我们可以考虑一种过渡性方案。”姜晨指着歼-7D的设计图,“我们的107火箭弹,经过凤凰新材的特殊改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引导功能。只需要稍作修改,用一款蜂巢火箭发射器将它们挂载起来,再对它们的射程进行升级,这些武器立马就能让歼-7D拥有超视距打击能力!”

陈广平听得一愣。

火箭弹?

空对空?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组合。

他从事飞机制造几十年,对各类航空武器的性能和用途了如指掌。

在他固有的认知里,火箭弹是典型的对地攻击武器,通常由火箭炮车或攻击机挂载,用于火力压制或摧毁地面目标。

它们普遍无制导,射程有限,精度更是差强人意,根本无法想象将其用于高速移动的空中目标,更遑论超视距打击。

这种想法,在他看来,几乎是异想天开,甚至有些荒谬。

虽然在二战中纳粹德国的空军便有搭载火箭弹攻击盟军轰炸机的先例,但先不说效率低下,而且那时候飞机的速度和机动性,和现在完全没有可比性。

他眉头紧锁,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等待姜晨给出更详细的解释。

林浩也感到意外。

他若有所思,脑海中浮现出一些模糊的信息。

他大概知道姜晨前段时间研发了一款地面防空系统,名为“天雷防空系统”。

听说这款系统已经在南疆战场参加过实战,效果不错,得到了前线部队的好评。

但由于严格的保密条例,林浩并未在之前参与相关研发,因此并不知道这款武器的具体型号、技术细节,以及它是否与火箭弹有关。

他只知道姜晨在防空领域确实有所建树。

尽管如此,他对姜晨的信任已经深入骨髓。

从JL-7A雷达的突破,到SHTC-1材料的横空出世,姜晨每一次提出的方案,无论起初听起来多么不可思议,最终都以惊人的成功收场。

他知道姜晨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每一次看似大胆的提议背后,都必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因此,尽管对“空对空火箭弹”的概念感到震惊,林浩并未立即质疑,而是紧盯着姜晨,等待他揭示其中的奥秘。

他已经学会了在姜晨面前,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学生,耐心倾听,并相信这位年轻的厂长总能带来超越时代的技术。

姜晨随即详细解释了107火箭弹的改造方案:如何通过加装小型制导模块使其具备简易引导能力,如何通过升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将其射程提升至150公里,以及如何设计轻量化的蜂巢式发射巢,使其能够适配歼-7D的翼下挂点。

“每架歼-7D可以携带两个蜂巢发射巢,每个发射巢可容纳3枚107火箭弹,总共6枚。”姜晨解释道,“虽然单枚火箭弹的威力不如重型空空导弹,但其成本相对较低,可以进行饱和打击。一次齐射,6枚火箭弹同时飞向目标,形成密集的弹幕,足以保证一架米格战斗机被彻底摧毁。这就叫饱和打击!”

陈广平听得目瞪口呆。

他从未想过,那些用于对地支援的火箭弹,竟然能被改装成空对空武器,而且还具备超视距打击能力!

这简直是颠覆了他的认知。

“姜厂长,这……这真的可行吗?”陈广平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理论上完全可行,而且我们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地面模拟测试。”姜晨肯定地回答,“这种方案,能够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歼-7D具备超视距打击能力,弥补中距空空导弹的空白期。它将是我们在下一代中距空空导弹研发成功之前,最有效的空中利器。”

姜晨也并未和他俩做更多的细节说明,更没有宣扬“天雷防空系统就是我研制的”这样的蠢话。

但他相信这两人会明白的,大家都是聪明人,看破不说破。

林浩在一旁听得眼睛发亮。

他知道,姜晨的这个方案,虽然听起来有些“野路子”,但却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最快、最有效解决歼-7D武器短板的方法。

“陈厂长,我觉得姜厂长的方案值得一试!”林浩立刻表态,“我们14所可以配合进行火控系统的适配性调整,确保雷达能够为这些火箭弹提供精确的引导数据。”

陈广平沉思片刻。

他相信姜晨的能力,也深知当前空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如果这个方案真的可行,那将是龙国空军的一大福音。

“好!姜厂长!林所长!”陈广平猛地一拍桌子,“既然如此,我们松州厂立刻组织技术力量,按照姜厂长的方案,对歼-7D进行改装!尽快完成,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于是,在姜晨的指导下,松州飞机制造厂的工程师们夜以继日地投入到歼-7D的改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