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边境,亚热带丛林。
枝叶茂密,潮湿且腐败。
阳光在落叶层上投下斑驳陆离的光点。
空气闷热而粘稠,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草木腐烂和泥土的腥气。
只有不知名的虫鸣和偶尔掠过的鸟叫声。
窒息而又...危机四伏。
一支精悍的队伍,正如同融入环境的变色龙般,悄无声息地在这片绿色的迷宫中穿行。
他们身着与丛林色彩几乎融为一体的迷彩作训服,脸上涂抹着油彩,步伐轻盈而警惕,每个人之间的距离保持得恰到好处,既能相互策应,又不至于太过密集。
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背,顺着脸颊滑落,滴入泥土。
但没有人去擦拭,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周围的环境上。
他们是隶属于昆明军区的一支侦察连,连长李卫国走在队伍相对靠前的位置。
经验丰富的双眼如同鹰隼般扫视着前方和两侧的任何可疑迹象。
而在队伍中间,一个身影略显特别。
虽然同样穿着迷彩服,脸上也涂着油彩,但肩上那并不算起眼的参谋肩章,以及那双格外锐利、带着审视意味的眼睛,表明了他的身份——正是从龙阳军工厂离开没多久的陈参谋。
一个参谋,尤其是负责装备和训练协调的机关参谋,亲自带领一支侦察连深入敌后执行潜伏任务,这并不常见。
但作为这只连队的前任连长,他也是破格请缨参与了这次行动。
作为指挥官的同时,也承担了战地观察的众任。
反馈新型步枪的实际作战性能。
他们手中紧握的武器,也与以往不同。
“奶奶的,这林子真他娘的不是人待的地方。”
队伍行进中,一个略显年轻、脸上稚气未脱的战士,名叫刘小刚,忍不住低声对身旁的班长孙铁柱抱怨了一句。
同时下意识地拍了拍手臂上一个正在吸血的旱蚂蝗。
“闭嘴!小声点!”孙铁柱瞪了他一眼,压低声音呵斥道,“这才哪到哪?嫌热就想想那些被猴子骚扰的乡亲们!打起精神来!”
刘小刚吐了吐舌头,不敢再多言。
但他的眼睛却忍不住瞟向自己怀里的新枪,低声对赵铁柱嘟囔:“班长,你说这新枪…真有陈参谋说的那么好使?感觉…好像是顺溜了不少。”
孙铁柱不过二十出头。
但他性格勇猛,枪法也好,对武器有着天生的敏感。
他摩挲了一下手中步枪冰凉的枪身,感受着那与旧枪截然不同的顺滑感,低声道:“好不好使,等会儿见了猴子,打几发就知道了!”
“不过光是这拉枪栓的手感,还有这保险、单发、连发分开的快慢机,就比以前那别扭玩意儿强多了!”
“至少心里踏实!”
他想起以前使用老63式时,那快慢机和保险一体的设计,操作起来总觉得不方便。
尤其是在紧张时刻,很容易搞混。
而且老63的连发精度差是出了名的,很多时候大家宁可用它打单发,或者干脆换回更可靠的56式冲锋枪。
“是啊,”旁边的王大山也凑过来低语,“这枪感觉重心也稳当些,不像以前头重脚轻。”
“也不知道厂里的师傅们是咋捣鼓的,看着差不多,摸着就是不一样。”
“听说是厂里来了个厉害的大学生,叫啥…姜组长?带着老师傅们一起弄出来的。”
“能让陈参谋亲自押着枪过来,还跟着咱们一起钻林子,这枪肯定不简单!”
就在战士们低声交流的间隙,走在前面的连长李卫国做了个停止前进的手势。
队伍立刻停下,所有人都警惕地散开,寻找掩护,枪口指向不同的方向。
李卫国快步来到陈参谋身边。
两人蹲在一处茂密的灌木丛后,摊开一张用塑料布包裹的简易地图。
“陈参谋,根据侦察兵的报告,前面两公里处就是那个叫‘下榕坡’的村子,猴子最可能就是从西边这条小路摸过去。”李卫国指着地图上的一条细线说道,“这条路地势相对平缓,两边是密林,中间有一段开阔地,是个设伏的好地方。”
李卫国是这支侦察连的连长,三十岁出头,皮肤黝黑,眼神沉稳,是多年边境作战磨砺出来的老兵,对这片丛林的地形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