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18章 炉火淬真金,巧手折匠心

第18章 炉火淬真金,巧手折匠心(1 / 2)

“嗡!”

随着最后一声轻微的金属撞击声。

那枚承载着众人目光与复杂情绪的主轴轴承,终于被完整地从黝黑的轴承座中请了出来。

姜晨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在铺好的帆布上。

车间里的噪音似乎在这一刻都降低了些许分贝。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枚刚刚“出土”的轴承上。

王厂长也凑了过来,眼神中满是好奇,这玩意儿他也并不常见。

几位老师傅更是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强忍着内心的别扭和一丝丝不祥的预感,低头仔细观察。

许多围观的年轻工人,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大型铣床“心脏”部位的精密零件。

在此之前,这台庞然大物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坚固可靠、但也神秘莫测的整体。

此刻,当它的核心部件被一层层拆解、暴露在眼前时,敬畏、好奇与一丝不安交织在了一起。

“乖乖,这就是主轴轴承啊?看着也没多大嘛,怎么就那么关键?”

“你懂啥,这玩意儿精度要求高得很!差一丝一毫,加工出来的东西就全废了!”

“听说这东西金贵得很,是进口的,坏了都没地方配去!”

“快看!那上面好像…真的有问题!”

顺着一个眼尖工人的手指,众人的目光更加集中。

只见那枚被煤油初步清洗过的滚珠轴承,虽然外表还算光亮,但仔细观察下,问题触目惊心。

姜晨没有急于解释。

他拿起一旁的尖嘴钳和一根细铁丝,轻轻拨弄着轴承的滚珠。

“各位师傅,王厂长,大家请看。”

他用铁丝小心翼翼地从轴承内部挑出了几片细小的、已经变形扭曲的金属碎片。

“这是轴承保持架的碎片。保持架的作用是隔离滚珠,引导它们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现在它碎了,滚珠失去了约束,运转时自然会发生混乱和碰撞。”

他又用尖嘴钳夹起一颗滚珠,凑近光源,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再看这些滚珠,表面应该像镜面一样光滑才对。”

“但这几颗,大家看,上面有明显的凹坑和麻点,甚至还有细微的裂纹。”

“这是长期运转、润滑不良以及保持架碎裂后相互撞击造成的严重磨损。”

最后,他轻轻晃动轴承的内外圈。

众人可以明显感觉到过大的旷量和听到“咯噔咯噔”的细微撞击声。

“保持架损坏,滚珠磨损,导致轴承内部的径向和轴向间隙都远远超过了允许范围。”

“在低速空转时可能还不明显,一旦在高负载下进行切削,这种巨大的间隙就会导致主轴剧烈跳动,切削力变得极不稳定。”

“刀具受到的冲击力时大时小,自然就容易和进给系统较劲,最终卡死。这就是症结所在。”

姜晨的解说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判断都有实物作为证据。

他甚至没有去看【星际军工系统日志】中那些更详尽的数据分析。

仅仅是基于眼前的物理现象,就做出了精准的诊断。

先前还满腹狐疑、准备随时挑刺的几位老师傅,此刻彻底哑火了。

他们看着那些破碎的保持架残片、布满伤痕的滚珠,再回想之前机器发出的异响和卡死时的异常震动,一切都对上了。

事实摆在眼前,不容辩驳。

络腮胡子师傅脸上的横肉抽动了几下,眼神复杂地看着姜晨,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之前叫嚷得最凶,此刻也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瘦高个眼镜师傅则扶了扶眼镜。

镜片后的目光不再是审视和不屑,而是转为一种混合着震惊和钦佩的复杂情绪。

年纪最长的王师傅,脸色更是变了几变。

他看着那些损坏的零件,又抬头看了看神色平静的姜晨,心中五味杂陈。

他意识到,自己这几十年的经验,虽然宝贵,但在某些时候,确实可能成为思维的桎梏。

这个年轻人,不仅有理论,更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精准的判断力。

他看问题的角度,确实和他们这些“老油条”不一样。

“这…这可怎么办?”

半晌,王师傅才涩声开口,语气中带着焦虑。

“保持架碎了,滚珠也磨成这样,这轴承…算是彻底废了!厂里根本没有备件,这台机器……”

他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这台铣床可能真的要彻底报废了。

这对于本就捉襟见肘的06车间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周围的工人也都是一片愁云惨淡。

大家靠机器吃饭,少一台主力设备,就意味着生产任务更难完成。

王厂长的眉头也紧紧锁了起来。

虽然他刚才力挺姜晨,但看到轴承损坏得如此严重,心里也直打鼓。

备件问题,确实是老大难。

发现了问题所在又如何,不能修好,那不还是白搭。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姜晨却再次开口了。

“王厂长,各位师傅,先别急着下定论。”

“这个轴承虽然损坏严重,但并非完全没有挽救的可能——至少,可以作为应急措施,让机器重新运转起来,应付眼前的任务。”

“应急措施?”王师傅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更多的是怀疑,“都坏成这样了,还能怎么应急?”

“保持架虽然碎了,但主体结构还在,我们可以先清理掉所有碎片,然后用高压气枪彻底吹净滚道。”

姜晨指着轴承。

“至于磨损的滚珠,暂时没有替换品,但我们可以挑选其中磨损相对较轻、尺寸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滚珠,重新进行优化排布,尽量让它们均匀受力。”

“最关键的,是使用合适的润滑脂,并且进行极其精密的预紧力调整。”

他看向王师傅:“这种精密轴承的安装,预紧力的调整至关重要。”

“过松,间隙太大,问题依旧;过紧,则会加剧磨损,甚至直接抱死。”

“我们需要用千分尺和塞尺反复测量,找到一个临界点,既能消除大部分有害间隙,又不至于产生过大的摩擦阻力。”

这番话,技术含量极高,涉及到轴承装配的核心技巧。

几个老师傅听得眼睛都亮了。

他们虽然经验丰富,但对于这种进口精密轴承的精细调整,确实没有十足的把握,平时更多是凭手感和经验,很少进行如此量化的操作。

“你有把握?”王师傅的声音有些干涩。

“七成。”

姜晨给出了一个相对保守但又充满自信的数字。

“只要严格按照步骤操作,我有信心让它恢复一部分性能,至少能完成我们这次的步枪零件加工任务。”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这个轴承的寿命已经所剩无几,随时可能再次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