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文始证道录 > 第12章 稳内固根基

第12章 稳内固根基(1 / 2)

霜降过后,函谷关的风带着冰碴子,刮在脸上像小刀子。尹喜站在观星台的东南角,望着五诸侯星的方向,眉头拧成了疙瘩。那五颗星昨夜还凑在一处,此刻竟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一颗往东南飘,一颗朝西北移,最亮的那颗晋侯星,几乎要隐进“天市垣”的星群里——《甘石星经》说“五侯星散,天下无主”,这话此刻听着,竟带着刺骨的寒意。

“先生,关外粮仓的粮草该移了。”张诚裹着件厚袍,手里捧着本《夏小正》,书页被风掀得哗哗响,“按书上说的‘镇星守仓,粮草可安’,这几日镇星正好行至天廪星旁,是移粮的好日子。”

尹喜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镇星(土星)果然亮得沉稳,像块悬在天上的褐玉,恰好护在代表粮仓的天廪星旁。他想起《夏小正》里“天廪四星仓廪府,天囷八星如谷堆”的句子,指尖在星图上的“关内深窖”位置重重一点:“让伙夫营和辎重营的弟兄们动起来,今日务必把关外粮仓的三万石粟米、五千担麦粉全移进内窖。记住,按‘天廪四星’的方位码放,东窖存粟,西窖存麦,南北两窖备盐和干肉。”

张诚刚要应声,尹喜又补了句:“让士兵们在粮袋上缝块红布,布上绣‘镇星’二字——不用真靠星力,是让弟兄们看着安心。”

移粮的队伍从清晨忙到日暮。关外粮仓离关城三里地,往年为了运输方便没往关内迁,如今五诸侯星散得没了章法,谁也说不准犬戎会不会趁机来抢。士兵们扛着粮袋往关内走,红布上的“镇星”二字在风里翻飞,倒真像有股稳当的气在护着。

负责押粮的老郑边走边跟年轻士兵说:“前年犬戎抢了镐京的粮仓,就是因为粮仓在城外,没镇星护着。咱这红布虽说是个念想,可尹先生说了,心诚则灵。”

年轻士兵似懂非懂,指着天上的镇星:“那星星真能护住粮食?”

“护不住粮食,能护住人心。”老郑拍了拍他的肩,“你看这关城,若是人心散了,再多粮食也守不住。”

观星台上,尹喜正对着沙盘调整村落的位置。函谷关周边有十二个村落,像卫星似的绕着关城,最远的申家村离关十里,最近的柳溪村就在关墙下。他用朱砂在沙盘上把这些村落连起来,恰好围成个半圆,圆心正是函谷关。

“这些村子是咱们的耳目。”尹喜对前来汇报移粮进度的张诚说,“犬戎若来,必先过村,得让他们帮咱们盯着。”他拿起十二个小木人,摆在村落的位置,“你选些能说会道的弟兄,带着布帛和盐,去各村走一趟——告诉他们,若见犬戎异动,就举烟火为号,不用他们拼命,函谷关的兵半个时辰内必到。”

张诚看着沙盘上的半圆,突然明白过来:“先生是想把村落也变成‘星’,跟关城连成一片?”

“正是。”尹喜点头,指着《夏小正》的“四辅四星台下生,当阳照耀辅君明”,“辅星虽小,聚起来能护主星。这些村子世代守着函谷,比诸侯可靠多了。”

去各村联络的士兵傍晚时分出发,带着尹喜亲笔写的信。信上没说太多大道理,只说“唇亡齿寒,关城若破,村落必遭兵祸;若能同心,函谷必护尔等周全”,末尾还盖了关防大印,印泥是朱砂调的,红得像血。

柳溪村的村长是个瘸腿老汉,年轻时跟着尹喜的父亲守过关。他捧着尹喜的信,手指抚过“同心”二字,突然抹了把脸:“让士兵弟兄们放心,咱柳溪村的烟火堆早就备好了,就在村东的老槐树下,一烧起来,关城准能看见!”他转头对村民喊,“各家各户把镰刀、锄头都磨利些,就算帮不上大忙,也得给关城的弟兄们壮壮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