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数字大脑(1 / 2)

“还有这个镍氢电池,”另一位来自国内最大电池厂的总工,指着那一行陌生的化学式,愁眉苦脸,“储氢合金?我们听都没听说过。我们厂里几十年,都在跟铅酸和镍镉打交道,这新东西,连实验的炉子都不知道该用哪种。”

面对着团队成员们普遍的茫然和畏难情绪,林舟没有多做解释。他只是平静地将所有人带到了那个地方——“玄鸟”超级计算机房。

这里,将是“蜻蜓”计划起飞的唯一跑道。

【第一战场:为“蜻蜓”锻造一颗数字大脑】

林舟将那块从“航海家一号”上拆下来的,如同迷宫般复杂的模拟电路主板,放在了机房中央的展示台上。它就像一具史前巨兽的骸骨,无声地展示着旧时代技术的蛮力与笨拙。

“各位请看,”林舟指着那块主板,“这就是星条国人的思路。他们用上千个分立元件,像搭积木一样,硬生生堆砌出了一个可以打电话的机器。每一个元件的微小误差,每一次手工焊接的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最终变成通话时的杂音和信号的不稳定。这条路,我们不走。”

他转身,指向“玄鸟”那闪烁着无数指示灯的庞大机柜阵列。

“这里,是我们的新路。”

林舟亲自坐到主控台前,双手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很快,中央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形。

“从今天起,我们要忘记模拟电路的思维定式,我们要用‘0’和‘1’来思考。”林舟的声音在安静的机房里回响,“‘玄鸟’的能力,远不止是计算弹道和模拟核爆。我为它编写了一套全新的程序——‘电路逻辑仿真与优化系统’。”

他调出了一个程序界面。屏幕左侧,是各种最基本的逻辑门单元: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这些是构成数字世界的“原子”。屏幕右侧,则是林舟定义的一系列功能模块:语音采样、模数转换、信道编码、数字调制……这些是“蜻蜓”手机需要完成的“任务”。

“我们的工作,不是用烙铁去焊接电路板,”林舟解释道,“而是用逻辑去构建功能。比如,我们需要一个‘语音编码器’。传统的做法,是用几十个运放、电容、电阻去搭建一个复杂的滤波器和压缩放大器。而我们的做法是——”

他手指在键盘上轻点,将“语音采样”和“模数转换”两个任务拖入到了一个虚拟的工作区。

“——我们告诉‘玄鸟’,我们的目标是:将输入的模拟声波,转换为一个8-bit的数字信号流,要求采样率8khz,并且要尽可能地压缩数据冗余。然后,我们让‘玄鸟’,用它每秒数百万次的运算能力,去尝试用最少的逻辑门组合,来搭出这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