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神工和星河(2 / 2)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林舟会继续在材料科学这个深不见底的领域,继续创造奇迹时,他却再一次,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决定。

他向高层,提交了一份名为“火种”的全新计划。

其核心内容,只有一句话:

将已经初步成型的、龙国最顶尖的、两项绝密军工成果——数控机床与第三代计算机,进行技术降级与简化后,向部分民用工厂,进行试点推广。

这个决定,在高层,再次引发了剧烈的争论。

“不行!绝对不行!”一位负责军工生产的老将军,在会议上,猛地一拍桌子,“‘神工’和‘星河’,是我们用多少心血,才刚刚孵化出来的、会下金蛋的母鸡!它们是用来制造我们最先进的战机、最精密的雷达的!怎么能,把它们,拿到民用的自行车厂、缝纫机厂去?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这是严重的……技术泄密!”

他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声。

在他们看来,这些尖端技术,就应该被供奉在军工的“神殿”里,成为国家的“镇国神器”,绝不能轻易“下凡”,沾染上民间的“凡尘俗气”。

面对激烈的反对,林舟,只是平静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将军,我想请问,我们海军的设想,是拥有一支由三五艘技术最先进、但也最昂贵的‘无敌战舰’组成的舰队。还是拥有一支,由成千上万艘,虽然单体性能稍弱,但却能覆盖所有海域的、庞大的‘人民舰队’?”

将军一愣,没有马上回答。

林舟继续说道:“‘神工’和‘星河’,现在,就是那几艘‘无敌战舰’。它们很强大,但也很脆弱。它们数量稀少,维护成本高昂,更重要的是,它们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可以自我造血、自我迭代的……工业生态。”

“什么是工业生态?”

“就是当我们的‘神工’机床,需要一个更耐磨的轴承时,我们不需要再从零开始,立项研究。而是,在成千上万家,已经在使用我们技术的自行车厂里,可能,早就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为了让他的自行车跑得更快,已经摸索出了更好的轴承材料和加工工艺。”

“就是当我们的‘星河’计算机,需要一个更稳定的电源时,我们不需要再组织专家攻关。而是,在那些生产收音机、电视机的工厂里,他们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良品率,可能,已经迭代出了几十种,比我们军工品,性价比更高的电源方案。”

“我所要做的,不是‘泄密’。”林舟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清晰而又坚定,“而是,将这些技术的‘火种’,撒向民间最肥沃的土壤。用广阔的民用市场,去分摊我们高昂的研发成本;用亿万人民的智慧,去加速我们技术的更新迭代;用无数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创新’,最终,汇聚成我们整个国家,在技术上,不可逆转的、磅礴的‘大趋势’!”

“我要的,不是几件锁在保险柜里的‘神器’。”

“我想要的,是一个由成千上万家工厂、数百万名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共同组成的、生生不息的、强大的……技术海洋!”

……

最终,林舟的“海洋理论”,说服了所有人。

“火种”计划,被正式批准。

龙国工业史上,第一次,由最顶尖的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降维反哺”,拉开了序幕。

第一批试点的工厂,被选定为:津门“飞轮牌”自行车厂、沪上“蝴蝶牌”缝纫机厂,以及江南“织女牌”纺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