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临的是两大世纪难题,\"吴老的声音虽然沙哑却铿锵有力,\"一是超远距离、超高速、抗干扰的数据链;二是能在毫秒级处理复杂飞行与作战任务的'机载大脑'。坦率地说,这两个问题都远远超出了我们当前的技术水平。\"
他顿了顿,转向林舟:\"林工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算法框架,说实话,看起来像天书一样,但我们反复验证,发现它的逻辑确实自洽,这给了我们一线希望。\"
林舟微微一笑,走到吴老身边,在投影仪上调出另一份图纸:\"各位,这是一个简化版的飞控计算机系统架构,我把它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一项基础功能,如导航、姿态控制、目标识别等。这样可以降低整体复杂度,提高系统可靠性。\"
吴老的目光紧紧盯着图纸,眼神中既有震撼,也有一丝兴奋:\"这种模块化设计...确实是一种突破性思路!如果按照这个方向,我们可以分步实现,先攻克基础飞行控制,再逐步增加高级功能。\"
林舟点头赞许:\"完全正确。初期我们可以专注于实现基本的遥控飞行和简单任务执行,随着技术成熟,再逐步提升到复杂任务处理和多目标协同作战。\"
吴老突然有了信心:\"给我们半年时间,我保证拿出一套能用的基础系统!\"
\"三个月,\"宋将军斩钉截铁地说,\"三个月后必须有初步成果。我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一天都有星条国的U2在我们头顶飞过!\"
吴老犹豫了一下,看了看林舟,后者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好!三个月,我们拼了!\"吴老拍案而起。
接下来是动力研究所的汇报。所长刘洪,一位魁梧的中年男子,眉头紧锁:\"林工设计的矢量喷口系统,坦率地说,我第一眼看到时以为是在看科幻小说。如何实现可靠、快速、精准的推力转向?高温环境下的密封问题?材料选择?控制系统?每一项都是世界级难题。\"
刘洪的话引起了一阵低声议论。矢量推进技术在当时确实是闻所未闻的前沿概念,就连最先进的国家也没有实用化。
林舟再次站起身:\"刘所长说得对,矢量喷口确实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但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可以从相对简单的轴对称矢量喷口开始。\"
屏幕上显示出一种新的设计:\"这种设计通过一组可控的舵面放置在发动机排气流中,通过改变这些舵面的角度,可以实现推力方向的有限调整。这比全方位矢量喷口简单得多,也更容易实现。\"
刘洪眯起眼睛,仔细研究着图纸,忽然眼前一亮:\"这...这确实是个天才的简化方案!理论上可行,也符合我们当前的技术条件。林工,您的思路总是能找到最优的平衡点!\"
林舟微笑不语。作为穿越者,他深知技术发展的渐进性,知道如何在未来技术和当前可行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会议持续了整整六个小时,各部门轮流汇报,提出问题,林舟针对性地给出指导。最后,宋将军站起来,环视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