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的气氛微妙地变化着。
\"猛龙\"坦克的成功确实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而且它的性能已经在实战中得到了惊人的验证。
\"再退一步说,\"林舟继续道,
\"即使我的预测过于乐观,我们最终只实现了这些技术的一半,那也将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足以显着增强我国的战略威慑能力。\"
赵部长这时插话:
\"各位,林工的方案确实大胆,但我认为值得认真研究。建议大家先放下成见,从技术本身出发,详细评估这些方案的可行性。\"
电子工业部的徐总工皱着眉头:
\"我承认,这些设计在理论上确实精彩。
但林工,你必须明白,从图纸到实物,中间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仅相控阵雷达这一项,就涉及材料、元器件、信号处理、系统集成等数十个学科,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卡脖子的难题。\"
航天部的刘副部长也摇头:
\"变循环发动机?那可是连星条国都还在试验阶段的技术。
他们投入了多少资金,投入了多少顶尖科学家?
而我们现在连基础的涡喷发动机都要仿制,谈什么变循环?\"
\"还有这个飞翼构型,\"空军的陈工程师插话道,
\"理论上确实有优势,但实际飞行中的不稳定性是个大问题。
没有成熟的电子飞控系统,这种飞机很可能变成一堆昂贵的废铁。\"
质疑声此起彼伏,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这些德高望重的专家们,面对如此\"狂妄\"的技术主张,自然难以接受。
他们毕竟经历了太多艰难的技术攻关,太清楚每一步进步背后的艰辛。
\"二十年领先世界?\"航空研究院的老院长终于忍不住了,他拍案而起,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年轻人,我研究航空发动机五十年了,亲眼见证了从活塞到喷气的整个发展过程。
你知道每一代发动机的研发周期有多长吗?你知道多少工程师为此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吗?
现在你拿着几张图纸,就说能领先世界二十年?这...这简直是...\"
老院长一时语塞,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震惊和不满。
\"狂妄自大!\"一位年长的雷达专家接过话头,
\"我们电子工业刚刚起步,连基础的半导体器件都要进口,谈什么相控阵?
谈什么合成孔径?年轻人,理想很美好,但现实是残酷的!\"
林舟站在讲台上,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依然保持着令人惊讶的平静。
他甚至微微一笑,仿佛对这一切早有预料。
赵部长看到场面有些失控,正准备出面调停,却见林舟轻轻抬起手,示意自己有话要说。
会议室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好奇这个年轻人将如何回应这些尖锐的质疑。
林舟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专家和领导。
那目光中没有怯懦,没有退缩,只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自信。
\"各位前辈,\"他的声音不卑不亢,\"我很理解大家的顾虑和疑虑。
确实,从常规发展路径来看,这些技术的实现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和巨大的资源投入。但是...\"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异常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