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霉点辨粮(1 / 2)

林阿夏从三州回来的第二日,天还没亮就去了西市粮仓。四月的雨接连下了半月,仓门推开时,潮气混着霉味扑面而来,她抬手挥了挥,指尖触到粮囤边缘的麻袋,竟沾了层细碎的灰绿霉斑。

“将军,这几囤是刚从陈州运来的粟米,本该上月到的,被雨水耽了行程。”管仓吏跟在后面,声音发虚,“小的已经让人翻晒过了,不碍事的。”

林阿夏没说话,弯腰拨开表层的粟米,底下的米粒黏着成团,指尖一捻就碎,还带着股酸腐气。她起身时,瞥见远处粮囤旁堆着几袋新麦,袋口的麦麸泛着暗黄,便走过去拎起一袋,重量竟比寻常麦袋轻了三成。“这里面掺了多少麸皮?”她声音沉下来,袋口的绳子被她扯得“咔嗒”响。

管仓吏脸色发白,搓着手道:“这……这是户部的意思,说伐唐在即,粮食紧俏,掺点麸皮也能顶些分量。”

林阿夏把麦袋扔在地上,麦粒混着麸皮撒了一地:“士兵吃这种粮,能提得起刀吗?”她转身往外走,“把三州粮仓的账目和受损粮食的清单,半个时辰内送到我府中。”

回到府中时,柴宗训派来的小太监已在门口等了。“将军,陛下说您查粮辛苦,让奴才送些热粥来,还说……还说想跟您学辨粮的法子。”小太监递过食盒,里面的粥还冒着热气,旁边放着块用油纸包着的桂花糕——正是前几日柴宗训特意留的那半份,此刻还带着御膳房的温气。

林阿夏捏着油纸,心里发暖。刚把粥盛出来,就听见院外有细碎的脚步声,抬头便见柴宗训穿着常服,身后跟着两个侍卫,正踮脚往院里望。“陛下怎么来了?”她连忙起身,要行礼时被柴宗训拦住。

“我偷偷跑出来的,母后在跟大臣议事呢。”柴宗训跑到桌边,盯着她碗里的粥,“林将军,你查的粮不好吗?我听太监说,你从粮仓回来时脸色很难看。”

林阿夏把粥推给他,又拿起块桂花糕递过去:“先吃点东西。”等柴宗训咬了口糕,她才指着桌上的粮样说:“你看这粟米,表面有霉斑,一捏就碎,吃了会闹肚子;还有这麦子,掺了太多麸皮,填不饱肚子。要是士兵吃这些,打仗时哪有力气?”

柴宗训放下糕,伸手捏了捏粟米,指尖沾了霉灰。“那怎么办?母后还说,下月就要伐唐了。”他声音低下来,小手攥着林阿夏的衣袖,“林将军,你是不是很担心?”

林阿夏看着他眼底的担忧,没说朝堂上的争执,只拿起块完好的粟米递给他:“你记着,好的粟米颗粒饱满,摸起来干爽,没有霉味。以后你去粮仓,就看粮囤角落有没有霉点,要是有,就说明粮食没存好。”她顿了顿,把三州的军需清单悄悄塞进他手里,“这是受损粮食的数目,你先收着,别让旁人看见。”

柴宗训把清单叠好,塞进衣襟里,像藏了件珍宝。“我知道了。”他抬头时,看到林阿夏鬓角沾了点灰,伸手替她拂掉,“林将军,你别太累了,要是母后说你,我就帮你说话。”

林阿夏忍不住笑了,摸了摸他的头:“陛下放心,臣会想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