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伊森醒来但映入眼帘的却是陌生的中式公寓。
有那么极其短暂的一瞬,他恍惚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前世那个996后匆忙赶地铁的社畜生活。
但下一秒,身体里属于FbI探员的敏锐警觉和…床头柜上那个印着“FbIquanti”logo的保温杯,把他拉回了现实。
保温杯:咕噜…早啊老弟,又梦回前世挤地铁了?醒醒,你现在是高大上的痕迹专家嘿!赶紧的,泡枸杞大枣还是铁观音?给你三秒钟决定。
伊森哭笑不得地拿起这个跟他从匡提科来到北京的“老伙计”。
带保温杯是他前世就养成的习惯,发现FbI高强度工作下喝热水非常舒服,就一直带着,没想到还生出了这么个碎嘴子的“意识”。
“铁观音吧,今天要精神点。”伊森对着保温杯小声嘀咕,熟练地放入茶叶,注入热水。
保温杯:得令!85度水温走起,保证香气高扬,提神醒脑不是我说,你这前世社畜的胃,就得靠老哥我暖着。
带着这聒噪却令人安心的老伙计,伊森和陈博士再次来到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
今天的技术交流聚焦于一个近期让中方专家颇为头疼的案子:
一系列盗窃案,现场几乎找不到任何传统痕迹,嫌疑人反侦察能力极强,像是在故意挑衅。
中方专家展示了最新一个案发现场的照片和勘查报告
一家高科技企业的实验室,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的核心配方失窃。
现场干净得令人发指,没有指纹,没有鞋印,没有纤维,连门禁日志都被巧妙地修改过。
“我们动用了所有最先进的设备,甚至用了李教授昨天提到的纳米级显影技术,依然一无所获。”
负责此案的张队长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frtration
“这家伙像个幽灵。”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几位中方专家都尝试提出了看法,但都陷入了死胡同。
伊森凝视着高清照片,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仿佛在聆听什么。
他的“老伙计”保温杯安静地立在一旁。
会议室的实木长桌:唉,又一个无头案…这哥们儿手艺真绝了…嗯?这小美国佬在摸我?手感不错吧…诶?!他好像…能感觉到我?!
突然,伊森抬起头,目光投向一张拍摄实验室通风口内部滤网的特写照片,滤网上只有一些极其微小的灰尘颗粒。
“张队长,”
伊森开口,流利的中文再次让在场的人下意识地集中注意力
“请问,这家实验室最近是否进行过内部装修,或者更换过特定品牌的空调滤芯?比如…产自北欧带有特殊静电吸附材质的型号?”
张队长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这个问题,他立刻看向旁边的技术员。
技术员快速查询记录,几秒后猛地抬头,一脸震惊:
“是…是的!上周刚换过,就是因为这种滤芯的静电吸附效果更强,能过滤更微小的颗粒物,米勒探员,您怎么知道的?”
所有中方专家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伊森身上,充满了难以置信。
伊森微微一笑,端起保温杯抿了一口茶,从容解释:
“只是一种推测。请看滤网边缘这些灰尘的分布形态和颗粒度,与普通灰尘不同,带有极强的方向性和一致性
像是被某种特定频率的声波或静电定向吸附后残留的。
而这种新型滤芯的独特材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被外部设备利用,成为一种临时的‘痕迹扫描仪’,甚至可能干扰了你们自己的纳米显影设备。”
他顿了顿,补充道
“嫌疑人可能根本没有进入核心现场。他只需要在通风管道外部特定位置,放置一个能发射特定频率声波的微型装置
就能远程‘读取’并干扰甚至‘复制’滤芯吸附到的极微量颗粒信息,其中可能就包含了进出人员的皮屑、衣物纤维,甚至…配方纸上散落的微小墨粉颗粒。”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这个思路完全跳出了传统痕迹学的框架,将环境本身的一个微小细节变成了破案的关键。
李教授的激光笔:啪嗒…掉桌上了…太震撼了。
张队长的笔记本:快记快记,这思路绝了。
“天才的思路!”李教授最先反应过来,激动地拍了下桌子。
“我们完全被惯性思维束缚了,快!立刻重新勘查通风管道外部”
中方技术人员立刻行动起来,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敬佩。
看向伊森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中文好厉害”变成了彻底的“专业能力深不可测”。
陈博士在一旁看着,与有荣焉地笑了笑,低声对伊森用英语说
“伊森,你总是能让人大吃一惊。”
伊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保温杯:看见没!看见没,这是我带出来的兵,牛逼不?
接下来的交流变得异常热烈。
伊森又结合几个案例,分享了一些在极端或非常规环境下寻找痕迹的思路,每每都让中方专家感到茅塞顿开。
午餐时间,为了感谢伊森带来的突破性启发,张队长亲自作陪,带他们去了一家隐藏在老胡同里的私房菜馆,品尝地道的京味儿菜。
小馆子不大,但烟火气十足。墙上挂着老照片,桌椅都磨出了包浆。
老榆木桌椅:哎哟,又来新客了?坐稳咯,咱这岁数大了,别晃悠。
厨房的炒锅:呼呼~火苗蹿起!葱爆羊肉走起。
先上的是一碗浓稠香醇的豆汁儿,配着焦黄酥脆的焦圈和咸菜丝。
豆汁儿碗:嘿嘿,新来的老外,准备好接受灵魂洗礼了吗?
焦圈:酥脆担当泡我,泡我。
林枫有些担心地看着伊森:“米勒探员,这个味道…比较特别,很多人接受不了。”
伊森看着眼前这碗灰绿色、散发着独特酸酵气息的豆汁儿,眼睛却亮了,这可是他前世就想尝试却一直没勇气的北京特色。
他深吸一口气,学着旁边老北京的样子,拿起焦圈,掰碎了泡进豆汁儿里,就着一口咸菜丝,送入口中。
一股浓郁的、酸中带涩、继而回甘的独特味道冲击着味蕾。
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接受,反而有一种粗粝又扎实的满足感。
“好喝!地道!”伊森竖起大拇指,又喝了一大口。
这味道,像极了老北京的历史,沉淀而真实。
豆汁儿碗:!!!居然被老外夸了,这老外不对劲?
焦圈:被泡得软乎了~使命达成。
接着,葱爆羊肉、干炸丸子、醋溜木须、麻豆腐…一道道地道菜肴端上来。
伊森不仅能准确地说出菜名,还能点评一二,甚至能和老板聊两句烹饪火候,再次惊掉了林枫和张队长的下巴。
葱爆羊肉里的葱段:被爆得贼香,羊肉老弟,合作愉快。
干炸丸子:外酥里嫩!滚来滚去~蘸点椒盐美滋滋。
伊森吃得心满意足,仿佛回到了前世和同事下班后搓一顿的感觉。
只不过身边的伙伴从程序员变成了刑警,讨论的话题从代码bug变成了案件痕迹。
回到公寓,伊森照例和塞拉斯视频。
他兴奋地讲述着今天的案情突破和美食体验。
屏幕那头的塞拉斯,看着伊森眉飞色舞、完全融入新环境的样子,眼中充满了温柔。
他的男孩,无论在哪儿,都能闪闪发光。
“看来北京很适合你。”塞拉斯低沉的声音传来,“不过,别忘了…”
“知道知道,”伊森抢答,对着屏幕眨眨眼
“FbI的案子,分析科的大家,还有你…我永远的最强后盾和…归途。”
保温杯:嗝~狗粮吃饱了…老夫先去睡会儿…
屏幕里的塞拉斯:嘴角上扬幅度+1。
内心:归途…这个词不错。
日子在充实的交流、美味的探索和与塞拉斯的日常视频中飞速度过。
伊森凭借其“开挂”般的洞察力和前世对中文网络梗的莫名熟悉,迅速成为了中方刑侦总队技术科最受欢迎的“美国专家”,没有之一。
技术科的指纹比对系统:今天又是被伊森先生快速锁定目标的一天…效率碾压全场…
伊森的办公椅:已成功混成技术科编外成员,享受和中国同事一样的午睡枕头待遇。
保温杯:啧,隔壁工位那小张,又偷偷用单位微波炉热榴莲饼…这味儿…上头。
这天下午,技术科接到一个紧急协查请求。
郊区一个大型冷链物流仓库发生火灾,扑灭后,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了一具被严重烧焦、身份不明的尸体。
更棘手的是,火灾起因不明,且尸体被发现的位置和姿态有些蹊跷,当地警方怀疑可能是一起纵火谋杀案,但苦于现场破坏严重,找不到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