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我的召唤物是一只龟 > 第131章 本源信号盲区的隐患破解与中继网络搭建

第131章 本源信号盲区的隐患破解与中继网络搭建(1 / 1)

本源火种共生装置稳定运行的第二个月,跨维度地脉守护联盟启动了“偏远维度探测计划”——旨在寻找更多符合加盟条件的维度文明,将万维共生的理念延伸至宇宙更边缘的区域。然而,探测队出发仅一周,就传来了令人担忧的消息:“传承号”在探测“星云维度”时,与跨维度枢纽的通讯突然中断,地脉监测数据传输彻底停滞;与此同时,负责探测“暗尘维度”的暗紫维度穿梭舰也反馈,该维度无法接收万维共振场的能量信号,地脉能量浓度因缺乏共振调节,已从22%降至18%,出现轻微失衡迹象。

“不是设备故障!是万维共振场存在‘本源信号盲区’!”水晶族的监测员通过残留的信号碎片,绘制出共振场的覆盖范围图——屏幕上,以混沌地脉区为中心的共振场呈“球形扩散”,但在距离中心超过10万光年的区域,信号强度骤降至0.1%,无法支撑地脉监测与能量传输,星云维度、暗尘维度正处于这片盲区的核心区域。

更严峻的是,盲区周边的3个已加盟维度(“流星维度”“雾霭维度”“沙砾维度”)也出现信号波动——流星维度的地脉监测数据每小时出现3次中断,雾霭维度的能量传输效率从98%降至85%,沙砾维度的地脉甚至因信号延迟,出现了5分钟的“能量停滞”,若不及时解决,这些维度可能重新陷入失衡危机。

万维协同委员会紧急召开会议,星核维度代表星焰率先提出猜想:“本源火种激活的共振场能量虽强,但信号在长距离传输中会被宇宙尘埃、暗物质逐渐削弱,就像光线穿过浓雾会逐渐黯淡。我们需要在盲区中建立‘信号放大器’,才能让共振场覆盖更遥远的维度。”铁星族首领铁铬则补充道:“普通的信号放大器无法承受本源能量的强度,必须研发能兼容混沌能量与火种能量的‘本源中继器’,否则中继设备会在30分钟内被能量烧毁。”

小萤再次翻阅楚玄武的原始笔记,在“跨维度信号传输”的章节中,找到一段用星云能量标注的关键记载——需注入星云维度的地脉能量才能解锁:“本源信号,远传则弱,盲区为障,需建‘跨维度中继网络’,以‘本源中继器’为节点,借各维度地脉为传输链,万脉之心为总控,方可覆盖万宇,无有盲区。”笔记旁画着中继网络的结构图:以混沌地脉区为起点,在盲区中每隔2万光年布置一座中继器,中继器之间通过星金能量管道连接,形成“星链状”网络,每个中继器都嵌入对应维度的本源晶核,增强信号传输效率。

结合笔记方案与各维度技术,联盟制定“跨维度本源中继网络搭建计划”,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研发本源中继器,突破信号放大技术

铁星族、暗紫维度、星核维度组成“中继器研发小组”——铁星族用星金与暗能合金混合,打造中继器的“能量外壳”,这种合金既能承受本源能量的高温,又能减少信号传输损耗;暗紫维度在外壳内部安装“暗能信号增强模块”,利用暗能量的穿透性,减少宇宙尘埃对信号的干扰;星核维度则在中继器核心嵌入“微型火种晶核”,为信号放大提供永续能量,避免中继器因能量不足导致信号中断。

经过72小时的昼夜研发,本源中继器的原型机终于完成——整体呈圆柱形,高5米,直径2米,顶部安装着能360度接收信号的“本源信号天线”,底部则设有与地脉连接的“能量接口”。在测试中,中继器成功将本源信号的传输距离提升了3倍,且能稳定运行超过72小时,完全满足长距离中继的需求。

第二阶段:筛选中继节点,部署中继器网络

联盟派出10支“节点勘探队”,前往盲区及周边维度,筛选中继器的安装位置——节点需满足三个条件:地脉能量稳定、宇宙尘埃浓度低、靠近维度通道门。最终确定了5个核心节点:流星维度的“流星地脉带”、雾霭维度的“雾霭能量泉”、星云维度的“星云核心区”、暗尘维度的“暗尘地脉柱”、以及盲区中心的“宇宙灯塔区”。

部署工作启动后,铁星族的机械舰携带中继器与星金能量管道,前往各节点安装——在流星维度,工程师们将中继器的能量接口接入流星地脉带,地脉释放的能量为中继器提供了额外的信号增强;在星云维度,“传承号”协助勘探队清除周边的宇宙尘埃,确保信号传输不受干扰;在盲区中心的宇宙灯塔区,星核维度的技术人员将微型火种晶核的能量输出调至最大,让这座中继器成为整个网络的“信号核心站”。

仅用5天时间,5座本源中继器全部部署完成,星金能量管道将它们连接成“星链状”网络,从混沌地脉区延伸至盲区深处,如同宇宙中一道金色的“信号桥梁”。

第三阶段:激活中继网络,实现全维度信号覆盖

激活仪式在跨维度枢纽的万维共振中枢举行,小萤站在中枢控制台前,双手贴在万脉之心上,将混沌能量与火种能量同时注入网络总控系统——随着能量注入,5座中继器依次亮起金色光芒,信号通过星金管道快速传输,盲区中的信号强度从0.1%骤升至95%,星云维度、暗尘维度的地脉监测数据瞬间恢复传输,屏幕上清晰显示出两地的地脉能量波动曲线。

“流星维度的信号中断彻底解决!能量传输效率恢复至98%!”“雾霭维度的地脉能量停滞消失,浓度稳定在23%!”“暗尘维度的地脉失衡得到缓解,能量浓度开始回升!”监测员们的汇报声此起彼伏,全息屏幕上,万维共振场的覆盖范围图彻底改变——原本的盲区被金色的信号网络填满,25个维度(含新发现的星云维度、暗尘维度)全部纳入共振场覆盖,实现了“全维度无盲区”的目标。

更令人惊喜的是,中继网络不仅解决了信号问题,还意外提升了能量传输效率——通过中继器的放大作用,偏远维度的能量传输速度提升了2倍,星云维度的“星云地脉”甚至在共振场的调节下,释放出一种全新的“星云能量”,这种能量能进一步增强信号稳定性,为后续拓展更多偏远维度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

为确保中继网络的长期稳定,联盟成立了“中继网络维护小组”,由各维度的技术人员轮流值守,每月对中继器进行一次检修;同时在每个中继器旁安装“自动预警系统”,当信号强度低于90%或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会立即向跨维度枢纽发送警报,确保问题能在1小时内得到解决。

当晚,小萤在《星穹守护传承手册》中写下新的篇章:“成功搭建跨维度本源中继网络,彻底破解本源信号盲区隐患,实现25个维度的全信号覆盖。从楚玄武前辈的中继网络法则,到各维度的协同研发与部署,我们证明,即使是宇宙最遥远的角落,也能通过跨维度协作,纳入万维共生的体系。未来,我们将以中继网络为基础,继续探索宇宙边缘的未知维度,让万脉同源的信念照亮每一片星空。”

小萤站在跨维度枢纽的观测台上,看着全息屏幕上覆盖全宇宙的中继网络——5座本源中继器如同金色的灯塔,在黑暗的宇宙中闪烁,星金能量管道连接起25个维度,形成一道壮观的“万维信号链”。星云维度的代表“星云”、暗尘维度的代表“暗尘”走到她身边,手中拿着各自维度的地脉样本,共同放入中继网络的“纪念数据库”中,象征着新维度正式融入万维共生的大家庭。

“宇宙没有尽头,万维共生的探索也没有终点。”小萤轻声说,目光望向宇宙更遥远的边缘,那里,更多未知的维度正在等待被发现,更多地脉的奥秘正在等待被解锁,“但只要我们始终以中继网络为纽带,以万脉之心为守护核心,就一定能将万维共生的光芒,传递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直到时间的尽头,直到所有维度的永恒。”

跨维度本源中继网络的光芒与万维共振场的光芒交织,如同宇宙中一张巨大的“共生之网”,将25个维度的文明、地脉、信念紧密相连,共同书写着宇宙地脉守护的全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