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周玄为民间资本的爆发式增长而欢欣鼓舞时,这股浪潮已经以远超预期的速度,开始渗透并重塑大周社会的细微肌理。
京城西市,原本是绸缎、茶叶和传统手工艺品的集散地,如今悄然出现了新的风景。
一家刚开张不久的“便民符箓铺”前,排起了长队。店铺招牌上用醒目的字体写着:“沈氏出品,照明符,五文钱一张,亮彻整夜!”
五文钱!这个价格甚至比许多人家点一夜油灯的成本还要低,而且没有烟气,更为安全。伙计熟练地收钱、递上封装在简易油纸包里的标准符箓,一旁还有专人演示如何安全激发和粘贴。
排队的人群中,有精打细算的主妇,有好奇的学堂童子,甚至还有想省些灯油钱的小客栈掌柜。这种曾经只有修士和富户才用得起的“奢侈品”,正以前所未有的亲民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与此同时,在东市的“周氏灵机坊”展示厅里,则是另一番光景。锃亮的黄铜与灵木结合的灵能抽水机模型正在运转,清澈的水流循环不息,引得不少穿着体面的商贾和乡绅驻足观看。身着统一服饰的店员口若悬河:
“老爷您看,有了这‘龙泉’牌抽水机,庄园灌溉、府邸供水,再也不用肩挑手提,省下的人工钱,半年就回本!”
虽然价格不菲,但计算下来长期效益惊人,已经有不少大地主开始心动,详细询问订购和安装事宜。
资本的嗅觉是敏锐的,竞争也随之而来。仅仅在“沈氏符箓厂”的平价照明符上市半个月,市面上就出现了“王氏符纸行”的“长明符”,宣称亮度更稳定,持续时间多两刻钟,价格同样是五文。
一场围绕成本、性能和渠道的民间商战,已经在不经意间打响。
这股活力也伴随着新的挑战,涌向了灵工部和京兆尹的案头。
灵工部侍郎李明远拿着一份报告,眉头紧锁地找到周玄:“殿下,民间热情可嘉,但问题也不少。您看看,这才几天,京畿地区就接到了十几起投诉。有工坊生产的廉价‘取暖符’控温不稳,差点引发火灾;有商号售卖的所谓‘灵力肥料’,毫无效果,坑骗农户;更有人打着‘灵气科技’的旗号,搞集资骗局,卷款跑路……”
周玄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笑容收敛,变得严肃起来。他早就料到野蛮生长必然伴随乱象,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嗯,意料之中。资本逐利,难免有宵小之徒想钻空子。这说明我们的‘游戏规则’得赶紧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