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元璐对经济的理解,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相当于站在前沿了。
首先,他是一个浙江人。
不是说这个时代浙江人就高人一等,但大明立国的时候,朱元璋就明令禁止江浙地区,尤其是浙江人担任户部官职。
为什么?
因为江浙经商的人太多了,沈万三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人太会赚钱了,十浙九商虽是夸张,但也能说明江浙地区那浓重的经商文化。
另外,江浙地区,也是大明的钱袋子。
如果让一个江浙地区的人担任户部的官职,那江浙地区岂不是成了这个人的钱袋子?
朱元璋有顾虑是正常。
但事实证明,就算不是江浙地区的人,该贪的一样不会手软。
老朱其实是没用好人。
他总觉得,江浙地区的人,不适合担任户部要职,但就按照他们的经商逻辑,完全可以担当朝廷的财政顾问。
他们能赚到富可敌国的钱,那反过来说,如果为朝廷办事,这钱财不就能填满国库了么?
当然,倪元璐虽有经济逻辑,知道什么是经济自主权与经济命脉,也知道经济与政治是不分家的。
但他肯定没办法知道欧洲已经打了很多年丈。
更没办法把外国流入大明的白银描绘清楚。
但陆晟知道。
倪元璐在讲述改革货币体系,而陆晟,就在一旁给朱由检补充国际视野。
别说朱由检听的一愣一愣的了,在场其余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当然,其余人楞,是因为没怎么听懂。
没有陆晟说的那么透彻,自然就更听天书似的,听的一愣一愣的。
而朱由检的楞,是没想到所谓的经济竟然重要到了这种地步。
朱由检看看飘在面前的陆晟,又看看侃侃而谈的倪元璐,想了想,忽然问道:“如今,百姓是否还囤积有大量宝钞?”
朱由检这话的意思,不是‘何不食肉糜’的意思。
在大明,谁不知道,大明宝钞擦屁股都嫌拉的慌?
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大明宝钞实在是贬的太厉害了。
洪武年间发行的时候,一贯宝钞还等于一两白银等于一千文铜钱。
可到洪武二十二年左右,一贯宝钞就只相当于二百五十文了。
而到了宣德年就贬值的更恐怖了,一贯宝钞就只相当于五文铜钱。
说白了,这时候,宝钞已经相当于废纸一张了。
上街买个包子,要拿麻袋装钱才行。
嗯,说不定人家都还不收。
如果收的话,不一定是看重了你这大明宝钞的经济价值,很有可能觉得,一个包子能换一麻袋纸,用这一麻袋纸擦屁股也是好的。
当然,原本的大明宝钞早就不流通了。
在嘉靖年的时候,就宣布了停用。
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要在民间找到点大明宝钞,估摸着很困难。
谁没事囤一堆废纸在家里?
人家囤白银,坐等升值,是因为白银几千年来都属于贵金属。
大明宝钞能跟白银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