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腐儒空谈误国。
但这些儒士书生,除了读书搞党争,就真的什么都不会了吗?
不,他们其实还有个能力,贪墨,贪财。
他们或许不懂经济,但他们比谁都会赚钱。
朱由检不需要让这些人干别的,只需要让他们把贪财的本事,用在国家之上,让国家也赚到更多钱。
国家要赚钱,且要运转下去。
除此之外,你贪多少都行。
我要的是长治久安,小事上,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在大是大非上,你敢伸爪子,我就剁了你。
薛国观毕竟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政治嗅觉还是有的,要不然上回就死了。
时代如今,皇帝想干什么事,薛国观已经逐渐品过味来了。
皇帝是想重新获得财权啊!
皇家权利有三,分别是军、政、财。
军权,也就是兵权,在土木堡之变的时候就没了。
此后的军队,皆由文官出任督抚、监军,掌握作战决策权,兵部借此获得军官考核任免权,五军都督府被架空。
政权,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人事任免权,也是在正统朝三杨辅政的时候没的,三杨辅政时期形成了‘部议’与‘廷推’,高级官员基本上都是内阁推上来的,中低级官员也都是吏部、兵部直接负责。
当然,一开始还没那么丧心病狂,最严重的是在万历朝,也就相当于,政权彻底丢失就是在万历朝,万历皇帝如果直接任命没有经过廷推的官员,就会将其视为‘白板圣旨’,皇帝亲自委任的官员,别的官都不认,气的朱翊钧直接摆烂,这朝廷要皇帝不要皇帝简直一个样,他也不上朝了。
而财权,大概是在嘉靖朝丢失的,嘉靖朝想要收税,已经很困难了,文官以‘不与民争利’为由,极力阻挠商税、矿税、海税,江南的工商业,每年产值至少三四千万两白银,但朝廷税收不足一百五十万。
到了万历朝,朱翊钧还想挣扎一下,打算派遣太监绕过文官直接去征税,结果文官就应激了,直接的后果就是引发抗税暴乱。
景德镇的把御窑厂给烧了,松江府的表示,谁给朝廷交税,就让本地官员把那人的功名身份给革除。
这还是万历朝的情况,到了万历朝之后,那就更不用说了。
说白了,现在的皇帝,三权都已经没了。
连锦衣卫都不是皇帝的人了,就更别说其他了。
京师三大营,全都是老弱病残。
而皇帝的兵,可能就是皇城内那些太监净军。
财权就更不用说了,老生常谈了都。
而人事任免这方面……
还别说,朱由检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都说朱由检是个废物,但实际上,朱由检在强势介入,以频繁任免的手段,拿回了一部分人事任免的权利。
在各个方面,都事必躬亲,这才避免出现了‘白板圣旨’的情况。
有人说,就是因为朱由检去折腾,这拆导致亡了国。
这话不能这么说。
就明末这种局面,就算朱由检不折腾,也会亡国。
他折腾,是为了不成为吉祥物,说白了,还是想要权,想要皇帝该有的权利。
如今也算是勉强把人事任免权抓到手上了。
但光有个人事任免权还不够。
他还想要财权、军权……
唯有三权合一,那才是真正的皇权至高无上。
不过,财权与军权,才是最难的。
人事任免权还无所谓。
但财权与军权,是彻彻底底的触及了那些文官的利益。
这是要在那些文官身上动刀子。
这一个不慎,皇帝可是要先死儿子后落水的。
当然,不仅是皇帝,谁敢搞这种事情,那谁就离死不远了。
薛国观他们知道吗?
他们可太清楚了。
因为他们也是既得利益者。
正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如果谁挡着薛国观挣钱了,那薛国观也会将其弄死。
所以说啊……
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