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敬完也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直到郑氏突然派人来访,是冲着明军的面子而来,可不是专程来拜访莫氏的,所以便乖乖地把冯恒英捧在了前头,自己恭敬地跟在后面。
冯恒英也没有跟莫敬完客气,他正想看看郑氏的来意,便直接在莫敬完的府上接见了来使。
虽然郑氏的使者面对冯恒英还是十分恭敬和客气的,但话里话外却都透着一股试探和警惕,甚至还有一丝丝敌意,说不了三句话就会绕回来问上几句明军的来意和打算。
冯恒英也没有跟他藏着掖着,很直白地告诉他,明军是为了追剿大明境内的叛逆残部而来,是因为这伙儿叛逆恰好隐匿在高平一带,明军才在高平驻扎的。
不过,这些天来,自己在高平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安南现在的情况,所以有些事情倒是需要让郑氏来给自己解释一下,为何被大明下诏降为都统使司的安南如今又变成了一个由后黎朝统治的国家,难道后黎朝是要公开忤逆大明的旨意吗?
而且,被大明任命为安南都统使的莫氏,如今却被驱逐到了小小的高平,正所谓“打狗还得看主人”,后黎朝竟然敢如此对待大明的臣子,怕是也没有把大明放在眼里吧?
几句话,直接就把这使者给吓尿了,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使者,自然是无法回答冯恒英的这些问题的,而且冯恒英的这些问题,只怕是郑梉亲自来了,也是答不上来的。
被大明扣上了“抗旨”和“谋逆造反”的大帽子,那接下来大明要拿后黎朝开刀岂不是名正言顺?
这明军的将领在这个时候提起这些,摆出一副兴师问罪的姿态,岂不是证明,他们此次来到安南,真的是想要帮莫氏复国,对付后黎朝的?
当使者灰溜溜地跑回升龙,把冯恒英的原话转达给郑梉之后,郑梉顿时面无血色,颓然瘫坐在了椅子上,嘴里只一个劲儿地说着:“完了,这下全完了……”
然而,就在郑梉万分绝望之时,他的儿子郑柞却是突然开口说道:“父亲不必过于担忧,儿臣认为,此事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
郑梉虽然听清楚了郑柞的话,但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因为他不认为面对明军,年轻的郑柞能有什么好办法,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想什么计策也是白搭。
郑柞见郑梉不说话,索性就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父亲,儿臣的意思是说,咱们也未必非要与明军为敌,跟大明作对!”
郑梉一听此话,倒是被勾起了几分好奇,侧头看向了身旁的郑柞:“此话何意,说下去!”
郑柞闻言,自是赶忙继续道:“大明乃是天朝上国,我安南自古以来便是大明之藩属,如今要与天朝为敌,岂不是自寻死路?
所以儿臣认为,还是应当早早向天朝俯首称臣,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