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如今的刘肇基与禁军呆在一起,要避开禁军的耳目与之联络实在困难,这让吴三桂属实有些为难。
至于黄得功,虽然吴三桂对他更加陌生,但也有一点儿好处,就是黄得功也曾背叛朝廷,是后来重新投降归顺朝廷的,俩人勉强算是一类人,黄得功应该更能体谅一些自己,说不得就会好说话一些。
缺点就是黄得功离得远,不负责与清军作战事宜,未必能够理自己这茬儿!
而且黄得功与刘肇基相比,也不算史可法的亲信,话语权有限,能不能把自己的信呈到大明朝廷上去还说不定呢!
双方各有利弊,吴三桂自是难以取舍,直到他听闻朝廷给黄得功封了侯爵,黄得功瞬间得势的消息之后,他才重要做出决定,就找黄得功了!
毕竟以黄得功如今的权势和地位,在大明朝廷之中绝对是说得上话的,也就是说,只要自己能够说动黄得功帮忙,那么黄得功就一定有能力帮自己把信呈上去。
事实也果然如吴三桂所料,黄得功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而他也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大明朝廷准许他戴罪立功的机会。
机会来之不易,吴三桂自然倍加珍惜,能否把握住这次机会,可是关乎到他的身家性命和前途命运的。
吴三桂当即把自己的计划写作密信,并同朝廷的答复一并派人秘密送去了济南府,与济南府的明军进行联络,他之所以把朝廷的答复一并送去,自然是担心朝廷还未必把此事通知到济南府方面,担心济南府的明军不相信自己,怀疑他是诈降。
但事实上,吴三桂的担心是多余的,随着自澳洲而来的一万部队抵达济南府,也给济南府带来了从澳洲运来的电报机,这沿途各地都已经设立了电报站,南京方面可以直接与济南府进行联络,早在吴三桂收到朝廷的答复之前,济南府方面就已经得知消息了。
此时,冯勇胜、沈贺星、刘肇基,以及刚刚赶到济南的澳洲陆军第五师师长冯恒英已经就此事在召开作战会议。
吴三桂的计划是,由他先行说服多铎,将手下兵马分驻于清军所驻平原之周边诸州县,如平原西侧的恩县,北侧的陵县以及德州,以此来切断多铎的退路。
而后明军只需自禹城发兵,从正面进攻平原,他便可配合明军对多铎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则清军必败。
这计划倒也没有什么特别高明之处,无非就是在明军发动正面进攻之前,多铎并不知道吴三桂已反,因此当他突然遭受吴三桂的背刺,定然会被打个措手不及,吴三桂出其不意,或许可以取得超出预期的战果。
但是,对于吴三桂的实力,冯勇胜、沈贺星、刘肇基和冯恒英还是心存疑虑的,毕竟吴三桂手下只有两三万的兵马,还要分驻于恩县、陵县及德州多处,到时候有没有能力拦住多铎,还是得打个问号儿的!
不过,这对他们而言倒也不甚紧要,反正不管吴三桂有没有能力配合明军夹击多铎,到底能不能拦住多铎的去路,明军接下来都是要对平原的清军发动进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