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高武大明:我的熟练度武道 > 第16章 八两银子撬开的武道财路

第16章 八两银子撬开的武道财路(2 / 2)

林昭早打听清楚,一次性缴纳五百两白银,便能成为玄耀酒肆的“玄耀会员”,有效期五年。

有效期内,不仅免每次拍卖的五十两入场银,拍得物件还能免掉一成手续费,更能优先获取稀有武道材料的消息。

那些该死的有钱勋贵,十有八九都是会员。

比如他父亲生前,便是楼里的老会员——当年父亲刚凭《玄蛟吐纳诀》突破到“入境武师”,被封为“玄蛟百户”时,便花五百两银子办了会员,只可惜这会员资格不能继承,父亲一去,他便只能当个普通看客,连靠前排的位置都坐不上。

第一件拍品被伙计抬了上来,是一柄长三尺的镔铁腰刀。刀鞘裹着鲨鱼皮,刀柄缠着防滑绳,一看便知是常用的实战兵器。

以林昭如今“三阶武道锻工学徒”的水准——能独立锻打带“护脉纹”的兵器,一眼便瞧出这刀的门道:刀身经百炼锻打,内息传导纹路极顺,远超他目前的手艺,定是出自“武道大匠”之手。

而且刀型古朴,刃口泛着淡淡的青光,倒像是百年前的老手艺,带着“赤火砧”一脉的锻打痕迹。

苏媚娘的柔媚嗓音在堂中响起,带着内息扩音,每个角落都听得真切:“这是百年前戚家军一位百户的佩刀,由当年的内府御用监‘武道大匠’——‘赤火砧’赵海亲手打造。这位赵大匠,当年可是给先帝铸过‘龙纹御刀’的人物,刀身能承接‘巅峰武师’八成内息而不崩,无论是上阵杀敌,还是收在家中当武道藏品,都是上等货色。起拍价二百两白银,每次加价不得少于十两。”

话音刚落,满堂的气氛瞬间热了起来,不少武人都直了直身子,目光紧紧盯着那柄刀。

“好家伙,头一件就这么硬气!‘赤火砧’的手艺,北地百年内都没几人能比!”

“我在《北地武道百工录》里见过他的名字,据说他铸的刀,能劈玄铁如泥,还能帮武人温养内息!”

有个穿短打的中年锻工凑在同伴耳边咋舌,手指无意识比划着锻打手势——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摸到“武道大匠”的门槛。

林昭也暗自吃惊。

过去一年,他跟着林家堡的老锻工学手艺,闲时便从赵铁鹰口中,或是从《天工开物·武道锻篇》《北地锻冶纪要》这类书里翻些锻造旧事。

这“赤火砧”赵海,确实是北地百年前响当当的“武道大匠”,最擅长将“蕴息纹”融入兵器,让普通玄铁刀也能适配高阶武师的内息。

说起来,武道锻工一行不像军户那般有明确的品级划分,但行内人还是按手艺高低分了三档:

-最末是“武道锻工学徒”:能锻打普通兵器,懂基础的“抗劲纹”,他如今便是这档,凭着能锻“护脉纹”的底子,算个“高阶学徒”,离出师当“正式武道锻工”,就差独立打一副带“蕴息纹”的铠甲;

-往上是“正式武道锻工”:能独立打造适配“初入武师”内息的兵器甲胄,林家堡的张老锤便是如此——赵铁鹰身上穿的锁子甲,就是张老锤锻的,刀砍上去能卸三成内息。

可惜张老锤上个月被“断山帮”掳走,说是要逼他给帮众锻打兵器,这笔账,他迟早要算;

-而锻工里的顶尖人物,便是行内公认的“武道大匠”:能打造适配“入境大武师”内息的神兵,甚至能在兵器里融入“武道秘纹”,比如“裂山纹”“寒锋纹”,让兵器自带特殊内息效果。

这种人物,每日上门求着铸器的勋贵、军户能排到街尾,无论在哪处军镇、哪个世家,都是当宝贝供着的,连卫所参将见了都得客客气气。

从“正式武道锻工”到“武道大匠”,这一步的差距,堪比军户里的普通士卒到“百户”的鸿沟,十成锻工里,未必能出一个大匠。

最终,这柄大匠打造的腰刀,被一位穿锦袍的世家子弟以一千八百两白银拍走——那子弟拍得刀后,当场便灌注内息试刀,刀身“嗡”的一声长鸣,连空气都被劈出细痕,惹得满堂叫好。

林昭瞧着,心里清楚:这刀本身的料子和功夫,未必值三百两,多半是“赤火砧”这三个字抬了价——武道大匠的名头,比什么都金贵,买的人图的,是“大匠兵器”带来的面子,还有收藏价值。

他攥了攥拳,指节发白,心里更笃定了要苦熬锻艺的念头:等将来自己也成了“武道大匠”,别说千两,便是上万两白银也能挣来,到时候林家堡的武备、自己的修炼资源,都不用愁,才算真的衣食无忧。

第二件拍品是一副山文甲,甲片泛着暗黑色光泽,叠压得极为紧密。

据苏媚娘说,甲片是用祁连山产的“寒铁玄钢”打造,还掺了一小块指甲盖大小的陨铁——寒铁玄钢比普通精铁坚韧三倍,就是熔点极高,需武师以内息助燃炭火才能锻打;

至于陨铁,更是北地罕见的宝贝,只在天外陨石坠落的地方才有可能找到,能让甲胄承接内息时更稳,减少武师运功损耗,连“入境大武师”都视若珍宝。

这副山文甲最终被一位军镇来的千户以三千四百八十两白银拍走——那千户拍得后,当场便让随从试穿,内息灌注下,甲片泛出淡白光芒,连他随身的玄铁刀劈上去,都只留下一道浅痕。

林昭在心里暗忖:“这副甲看着花哨,比起我那身‘玄冰秘纹甲’,差得远了!我那铠甲可是大半陨铁打造,还带‘缩甲秘术’‘残影护势’两门秘纹术,真要论价值,岂是凡银能衡量的?也就是我没法用,否则穿在身上,寻常武师的攻击根本破不了防!”

终于,轮到了他最上心的拍品。

苏媚娘拿起两本泛黄的线装册子,指尖轻轻拂过封皮上的字迹,柔声道:“各位,接下来这两件,是打包出售的家传武道吐纳功,分别是玄狼堡的《玄狼吐纳诀》,还有黑罴寨的《黑罴吐纳诀》。

这两门功法都是‘血脉绑定’的下乘法门,只有本家血脉才能修炼,起拍价一百两白银,每次加价不得少于一两。

虽说不算顶尖功法,可毕竟是世家传承的武道秘籍,若是有喜欢收藏这类法门的客官,或是想研究血脉武道的,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她这话明显是怕拍不出去,特意多补了几句——血脉绑定的功法,对外人来说就是废书,谁会花银子买个练不了的册子?

林昭闻言,心里一动——他没想到,被拿出来拍卖的,竟是隔壁玄狼堡和黑罴寨的家传功法!

玄狼堡和黑罴寨都是北地小武道世家,去年冬天被“玄鬃恶狼”袭扰,男丁死伤大半,想来是剩下的后人穷得没法子,连祖传的吐纳功都拿出来卖了。

“这两门都是要血脉契合才能练的粗浅法门,除了我——靠熟练度面板或许能打破血脉限制,谁会花这冤枉钱?”林昭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手指悄悄按在桌沿,准备出价。

果然,堂下的勋贵、军户们议论了一阵,却没几个人真的出价。

有人摇头,有人嗤笑,还有人低声议论“买这玩意儿不如买两斤淬体药”。

零零散散叫了几次价,价格刚到一百一十两,便没人再跟。

当林昭把价格加到一百二十两时,堂内彻底安静下来,连苏媚娘都愣了愣,随即笑着落槌:“一百二十两,最后一排这位戴面具的客官拍得!”

他顺利将这两门家传吐纳功收入囊中,心里算着账:这个价还算合理。

若是那种“无血脉限制”的吐纳功,哪怕只是下乘级别,没有大几千两白银,根本别想拿下来——北地武人都知“功法为根”,好的吐纳功比神兵还金贵。

这种家传血脉功法,对本家子弟是宝贝,对外人来说,就是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谁会花银子买个不能练的册子?

还不如买些刀枪、淬体药实在。

拍卖会一结束,林昭拿了吐纳功册子,便匆匆离开了玄耀酒肆——他怕夜长梦多,万一有人反悔抢功法典籍,虽在玄耀酒肆内安全,可出了门就难说了。

他先去成衣铺换了身藏青色锦衣短打,又到瑞宝斋将配“玄蛟秘药”的材料买齐——除了穿山龙元暂时没货,其他的都还算常见,花了他三十两银子。

至于秘药需要的蛟血,他特意去黑市角落的野味摊,买了一头刚宰杀的“北地白鳞蛟”——这东西在北境寒溪里很常见,毒性不大,血却蕴含微弱的寒属性内息,正好能中和“九玄草”的烈气,是炼制“玄蛟秘药”的平价替代品。

之后,他又去了镇北卫城的府学藏书楼和几家书坊,但凡和“武道锻打”“血脉吐纳功”沾点边的书,不管是手抄本还是刻本,都重金买了下来——尤其是一本《北地世家血脉考》,里面记载了玄狼堡、黑罴寨等小世家的血脉渊源,或许能帮他研究如何用熟练度面板打破血脉限制。

做完这些,林昭便连夜往林家堡赶。他不敢耽搁,一来怕堡里担心,二来“玄秘药”的材料需新鲜,放久了药效会散。

这次他走的是偏僻的山路,一路上除了遇到几头普通“青纹狼”,倒没碰上强盗山匪,算是顺遂——想来是之前剿灭“断山帮”那伙山匪后,这一带的小毛贼都吓破了胆。

嘉靖二十三年,立夏月初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照到玄岳栖霞山。

风尘仆仆的林昭终于赶到了林家堡。他肩上扛着装书的布包,腰间别着新买的白鳞蛟血囊,脸上还带着赶路的疲惫,却难掩眼中的亮意。

堡寨门口的赵铁鹰见他回来,一直紧绷的脸总算舒展了些,快步迎上来,手掌下意识按在腰间长刀上——这几日他每天都来门口望几次,生怕林昭出岔子。

“你可算回来了!这几日堡里人心都有些不安,庄丁们练《基础劈刺功》都没心思,就怕你在镇北卫城遇上武道劫匪。”他说着,伸手接过林昭肩上的布包,入手便知重量,“买了这么多书?看来此行收获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