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殿内,嬴政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在每一个人的耳边轰然炸响。
韩国,已灭!
这四个字,蕴含着无穷的力量,瞬间点燃了整个朝堂。
死寂过后,是山呼海啸般的狂喜。
“王上天威!”
“贺喜王上,贺喜大秦!”
“我大秦一统天下之业,今日,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文武百官,无论派系,无论亲疏,此刻都由衷地感到了振奋。他们躬身下拜,激动得满面通红,声音都因为亢奋而微微颤抖。
王座之上,嬴政看着下方群臣的反应,脸上的笑意愈发浓烈。
他享受这种君临天下的感觉。
他享受这种带领着大秦,一步步走向辉煌巅峰的成就感。
丞相王绾手持笏板,再次从队列中走出,他花白的胡须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启禀王上,韩国既灭,不知那韩王,如今何在?”
他问出了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是否已为我大军生擒,不日将押送咸阳,献俘于王前?”
按照惯例,灭国之战,擒获敌国君主,是功劳簿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嬴政的身上,等待着那个让他们更加振奋的答案。
嬴政脸上的笑容,却在此时缓缓收敛。
他看着王绾,又扫视了一圈下方群臣那充满期待的脸,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韩王安,死了。”
死了?
这两个字,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
殿内的狂热气氛,瞬间冷却。
群臣面面相觑,脸上的喜悦凝固了,取而代之的是错愕与不解。
死了?怎么会死了?
一个活着的亡国之君,其价值远胜于一具尸体。
无论是用来祭天告祖,还是用来震慑六国,都有着无可替代的象征意义。
难道是蒙武将军指挥失当,在乱军之中误杀了?
若是如此,那这份灭国的大功,可就要蒙上一层瑕疵了。
王绾的心也猛地一沉,他正要追问。
嬴政的下一句话,却像一道真正的惊雷,在死寂的大殿中轰然炸响!
“他是被魏哲所杀。”
魏哲?
又是魏哲?!
那个献上金疮药的魏哲?
那个寸功未立,便被破格提拔为裨将的魏哲?
他不是一个负责后勤医药的上大夫吗?他怎么会跑到灭韩的前线去?还杀了韩王?
无数的疑问,在群臣的脑海中瞬间炸开。
整个麒麟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嬴政将群臣的反应尽收眼底,他没有解释,只是对着身旁的内侍赵高,微微偏了偏头。
“赵高。”
“奴婢在。”
赵高立刻会意,他躬着身,从内侍手中接过那卷还带着前线硝烟气息的竹简,走到了大殿中央。
他清了清嗓子,用他那特有的,尖细而清晰的嗓音,开始宣读。
“上将军蒙武奏报:王上天威,大军已于昨日破城,韩国已灭……”
开头是常规的捷报,群臣强压下心中的惊疑,静静听着。
“……然,臣指挥不力,致使奸王韩安,于城破之际,由密道出逃,欲北上投赵,与赵将扈辄所率援军会合,臣险些酿成大错,致使大功有亏……”
听到这里,殿内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
韩王竟然真的跑了!而且是去投奔赵国!
不少老臣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他们比谁都清楚,一个逃入赵国的韩王,对于大秦而言,意味着多大的麻烦。
这意味着秦赵之间的战争,将不可避免地全面爆发。
这意味着秦国“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大战略,将被彻底打乱!
蒙武此罪,非同小可!
就在众人心惊肉跳之际,赵高的声音,猛地拔高,带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激昂!
“……幸得裨将魏哲,洞察先机,算无遗策!”
“魏哲将军并未拘泥于臣所下达的‘防守东路’之军令,而是临机决断,认定韩王必投赵国!”
“其亲率三千铁骑,未待军令,便提前奔袭至新郑以北三十里密林设伏!”
“轰!”
朝堂彻底炸了!
“什么?!”
“未待军令?擅自调兵?”
一名御史下意识地就要出列弹劾,但话到嘴边,却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因为赵高接下来的话,让他浑身冰冷。
“……果不其然,韩王车驾与赵国千名精骑,一头撞入魏哲将军之包围圈!”
“魏哲将军指挥若定,以弓弩齐射,一战击溃赵军!”
“于万军之中,亲手射杀赵国主将扈辄!”
“更在韩王欲降之际,断其勾结外敌,负隅顽抗之罪,以雷霆之势,一箭毙之!”
赵高的声音,越来越高亢,每一个字都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群臣的心上!
“……此战,赵国援军千人,尽数被歼!韩王全族,及大部分韩庭百官,皆为魏哲将军所俘!”
“至此,韩国再无后患!此灭韩第一功,非魏哲将军莫属!”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
整个麒麟殿,死寂。
落针可闻。
所有的文武百官,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僵在原地。
他们的脸上,还残留着方才的震惊,但眼神之中,却已经变成了彻底的呆滞与空白。
信息量,太大了。
大到他们的头脑,一时间根本无法处理。
预判敌踪?
擅自出兵?
设伏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