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助力医疗(1 / 2)

挂完同学的电话,陈如轩刚把手机放在桌案上,技术部负责人就捧着一份厚厚的检测报告闯了进来,额角的汗珠都顾不上擦。

“陈总!武汉基地的肺部诊断系统刚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临床准确率比三甲医院资深专家还高出3个百分点!”

办公室里瞬间陷入短暂的寂静,紧接着爆发出比上市敲钟时更热烈的欢呼,连向来沉稳的财务总监都放下报表,快步凑过来抢过报告翻看。

陈如轩指尖划过报告上“获批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黑体字,眼底闪过一丝笑意——这意味着公司正式切入医疗核心赛道,不再是边缘技术服务商。

老郑的视频电话恰好接入,屏幕里的他穿着白大褂站在实验室里,身后摆满了标注着“临床试点”的医疗设备:“老板,刚拿到认证就有三家华中地区的三甲医院找上门,点名要签独家合作协议!”

“优先对接中南医院和省人民医院,打造标杆案例后再向全国推广。”陈如轩指尖轻点桌面,语气沉稳却难掩底气。

挂掉视频,王经理踩着轻快的脚步走进来,手里的医疗行业调研报告还带着油墨香:“老板,国内医疗市场明年预计突破500亿,咱们现在入局,至少能抢占20%的份额!”

陈如轩翻开报告,里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级医院的智能升级需求,从影像诊断到病历结构化,从手术辅助到慢病管理,几乎每个环节都存在巨大市场空白。

“让销售部组建专属医疗业务团队,技术部同步启动多科室AI系统研发,半年内必须覆盖内科、骨科、眼科三大核心科室。”他合上报告,语气不容置疑。

消息传到武汉基地,整个研发团队瞬间沸腾,负责算法优化的工程师们主动申请加班,连吃饭都捧着盒饭在实验室里讨论参数调整方案。

就在医疗业务紧锣密鼓推进时,市场部突然传来急报:某竞争对手在行业论坛上恶意散布谣言,声称公司的医疗AI系统存在严重数据安全漏洞。

王经理气得拍响办公桌:“这帮人真是输不起!咱们的系统经过三轮国家级安全测评,连防火墙都通过了军工级认证,怎么可能有漏洞?”

陈如轩却异常平静,拿起对手发布的谣言文章扫了一眼便随手放下:“不用急,让技术部立刻公开完整的安全检测报告,再邀请李院士牵头举办线上答疑会。”

技术部动作迅速,当天就把盖有权威机构公章的检测报告挂在官网首页,还附上了漏洞防护机制的详细说明。

线上答疑会上,行业泰斗李院士对着镜头笑着调侃:“我仔细拆解过陈总公司的系统,安全防护水平比我实验室的服务器还高,谣言简直是无稽之谈。”

这场风波不仅没影响公司业务,反而让更多医院注意到了这款被竞争对手忌惮的AI系统,咨询电话比之前翻了一倍,不少医院直言“就是想看看能让对手急眼的技术到底有多厉害”。

那个散布谣言的竞争对手,很快因恶意竞争被行业协会通报批评,还丢了三个正在洽谈的订单,负责人不得不亲自打电话给陈如轩道歉,语气里满是尴尬。

“行业发展靠的是技术创新,不是耍手段。”陈如轩淡淡回应,挂断电话后便转身投入到医疗AI的多场景研发中。

解决了竞争对手的小插曲,公司的医疗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短短一个月就签下十家三甲医院的合作协议,武汉基地的生产线开始满负荷运转。

与此同时,苏州基地的芯片研发团队传来捷报——国内首款专为医疗设计的专用芯片成功流片,性能比通用芯片提升40%,功耗却降低了30%。

芯片研发负责人捧着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样品走进办公室,声音都在发抖:“陈总,咱们的芯片不仅能满足自家系统需求,还能供应给其他医疗企业,打破国外芯片垄断!”

陈如轩接过芯片,指尖能感受到精密电路的纹路,心里清楚这意味着公司彻底打通了“芯片-算法-应用”的全产业链,再也不用看国外供应商的脸色。

华为合作团队第一时间发来祝贺,还提出想采购这款芯片用于华为的便携式医疗设备:“陈总,你们的芯片正好能弥补我们的技术短板,希望能达成长期供应合作。”

“没问题,我们可以共建芯片生产线,提高产能满足行业需求。”陈如轩当场拍板,双方很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芯片合作的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再次大涨,市值一举突破300亿,券商研报纷纷上调目标价,称其“构建了不可替代的产业壁垒”。

这天,陈如轩正在主持全产业链战略会议,国家科技部委的领导突然到访,随行的还有几位医疗和科技领域的权威专家。

“陈总,国家准备启动‘AI医疗普惠计划’,想让贵公司作为牵头单位,把先进医疗AI技术推广到县乡医院。”领导握着他的手,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陈如轩眼睛一亮,这不仅是国家层面的认可,更是拓展下沉市场的绝佳机会:“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让基层百姓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领导满意点头,当场宣布拨付5000万专项补贴,用于县乡医院AI系统的研发和部署。

会议结束后,陈如轩立刻召集医疗、芯片、销售团队开会,制定普惠计划实施细则,明确每个团队的责任和时间节点。

“老板,我去跑基层!”老郑主动请缨,“保证三个月内完成十个县的试点,做出可复制的推广模式。”

负责芯片生产的团队也表态:“我们会优先保障普惠计划的芯片供应,哪怕暂时缩减商业订单,也要满足基层医院需求。”

就在公司全力推进普惠计划时,欧洲研发中心传来好消息——多语言AI客服系统成功落地欧洲五国的公立医院,帮助当地解决了医护人员不足的难题。

欧洲跨境电商平台的负责人特意发来贺电:“陈总,你们的技术不仅解决了我们的电商痛点,还在医疗领域帮了大忙,真是太令人惊喜了!”

更意外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动联系公司,邀请参与欧洲“数字健康战略”,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企业。

陈如轩当即安排欧洲研发中心对接欧盟项目,同时派遣技术骨干前往德国考察,计划在慕尼黑设立医疗AI分公司,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

国内市场这边,普惠计划的试点进展顺利,某县医院用上AI诊断系统后,误诊率下降50%,当地百姓特意寄来锦旗,上面绣着“技术赋能医疗,科技守护健康”。

锦旗被挂在公司荣誉墙上,和之前的国家级奖项、合作牌匾并列,路过的员工都会忍不住驻足多看几眼,脸上满是自豪。

之前拒绝给公司投资的某机构负责人再次找上门,这次带来了一份战略合作方案,想联合公司布局10亿规模的医疗产业基金。

“陈总,之前是我们目光短浅,现在我们愿意拿出资金,和贵公司一起投资医疗初创企业,助力行业发展。”负责人态度诚恳。

陈如轩翻看方案,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基金可以合作,但我们要占主导地位,投资方向必须符合国家医疗普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