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再回山村(1 / 2)

回到酒店房间,陈如轩先打开电脑,把和超市、礼品公司、文旅公司的合作协议扫描存档,再按合作内容分类整理成表格,标注好交货时间、产品数量和对接人,方便后续跟踪进度。

他又从包里翻出王浩的雕刻笔记,之前在火车上只看了一半。

现在趁着有空,逐页仔细翻看,遇到王浩标注的疑问处,就用红笔写下详细的解答和建议。

比如“雕刻人物面部时,先确定眉眼间距,再用圆头刀勾勒轮廓,避免一开始就深入细节导致比例失衡”。

正写着,手机响了,是村里的林晓打来的。

她的声音带着兴奋:“陈总,我和团队走访了村里的老艺人,收集到了好几段关于木艺传承的口述历史,还录了视频,打算做成文创产品的故事背景,您看这个方向可行吗?”

陈如轩笑着说:“当然可行!文创产品的核心就是故事,有了这些口述历史,咱们的产品会更有底蕴,你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好。”

“等我回村咱们一起讨论怎么融入到产品设计里,比如在木雕底座刻上简短的传承故事,或者在文创笔记本里加一页老艺人的访谈节选。”

林晓连忙答应:“好!我这就去整理,争取下周就能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到时候发给您看看。”

挂了林晓的电话,陈如轩继续完善王浩的笔记批注,等全部写完,已经快到凌晨,他把笔记收好,想着回村后亲手交给王浩,这孩子看到这些详细的建议,肯定会更有干劲。

第二天一早,陈如轩先去了公司,召集市场部和设计部的员工开碰头会,把村里的文创产品设计需求提出来:“咱们需要为贵州村里的木雕和文创笔记本做一套宣传物料。”

“包括产品手册、海报和短视频脚本,设计风格要突出‘原生态’和‘乡土情’,还要融入村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故事,比如木艺工坊的工作场景、老艺人的雕刻过程。”

设计部的负责人接过陈如轩递来的村里照片,说:“陈总,您放心,我们会根据这些素材提炼设计元素,比如用木纹理做背景,用村里的青山绿水做配色,保证宣传物料既美观又能体现产品特色,下周三就能出初稿。”

市场部的李娜也补充道:“等宣传物料做好,我就带着去见之前联系的企业客户,把产品故事和特色讲清楚,争取签下更多订单,另外,我还打算在公司的线上商城专门开一个‘乡村特色产品’专区,下周就能上线。”

陈如轩点点头:“好,大家按计划推进,有任何需要协调的地方,随时找我,咱们一定要把乡村特色产品的宣传做好,让更多人知道村里的好产品。”

会议结束后,陈如轩又去了采购部,和采购经理商量村里野生菌酱的包装改进方案:“现在的包装有点简单,咱们可以设计成礼盒装,外面印上村里的风景图和野生菌的生长过程,这样不仅能提升产品档次,还能让消费者更了解产品的来源,适合作为伴手礼赠送。”

采购经理看着陈如轩带来的设计参考图,说:“这个想法不错!我这就联系包装厂,让他们出几个礼盒设计方案,再核算一下成本,争取下周就能确定最终方案,不耽误月底的交货。”

处理完公司的事,陈如轩马不停蹄赶往物流园,再次确认运输细节——之前虽然和物流公司谈好了合作。

但他还是放心不下,想亲自去仓库看看包装流程,确保木雕和野生菌酱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

在木雕物流公司的仓库,陈如轩看着工人用定制的防震泡沫把木雕包裹得严严实实。

再放进印有“手作木雕小心轻放”字样的纸箱里,还在纸箱四角加了硬纸板加固,心里踏实了不少:“麻烦你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包装,每一批货发出前都要检查一遍,有任何问题及时跟我沟通。”

冷链物流公司的仓库里,工作人员正在调试冷链车的温度,负责人对陈如轩说:“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运输计划,野生菌酱从村里运到江南市,全程不超过24小时,每辆冷链车都配有GPS定位,您可以随时查看运输位置和车内温度,保证万无一失。”

陈如轩拿出手机,扫描了冷链车的定位二维码,确认能实时查看温度和位置后,才放心离开:“谢谢你们,后续的运输就拜托你们了,咱们保持密切沟通。”

从物流园出来,已经是下午,陈如轩找了家快餐店,简单吃了点午饭,刚想休息一会儿,手机又响了。

一看是村里的赵建明打来的:“陈总,林业大学的教授派来的学生已经到村里了,他们今天去了野生菌种植基地,测了土壤和水质,还给村民们做了种植技术培训,大家都学得很认真。”

“另外,周边村的种植户也都来咨询,想加入咱们的种植合作,您看要不要扩大种植规模?”

陈如轩心里一喜:“当然要扩大!不过得先让学生们评估一下周边村的土壤和水质,确保适合野生菌生长,另外,你跟种植户们说清楚合作模式,咱们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负责收购和销售,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等评估结果出来,咱们再确定具体的扩种面积。”

赵建明说:“好!我这就跟学生们和种植户沟通,评估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告诉您,另外,食品加工厂的新设备已经到了,正在安装调试,月底就能投入使用,到时候加工能力能提升一倍,完全能满足订单需求。”

挂了赵建明的电话,陈如轩的心里充满了干劲——村里的产业在稳步推进,公司的业务也有了新方向。

虽然中间遇到了王磊辞职的小波折,但总体来说,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他拿出手机,给村里的林薇发了条消息,把公司这边的进展和物流、包装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宣传物料、线上专区、包装改进都在推进,物流也确认好了,你那边可以加快生产进度,月底前把第一批货发出来,有任何需要我协调的,随时跟我说。”

林薇很快回复:“太好了!陈总,您辛苦了,村里这边会加快生产,木艺工坊的‘乡村振兴系列’木雕已经做好了,正在打包,野生菌酱也在加紧生产,包装改进方案确定后,我们会及时调整,保证按时交货,您在江南市也要注意休息,别太累了。”

看到林薇的消息,陈如轩的心里暖暖的。

他知道,有村里这么一群齐心协力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接下来的几天,陈如轩每天都在公司和各个合作方之间奔波——审核设计部的宣传物料初稿,跟进采购部的包装改进方案,协调市场部的线上专区上线,还要和王磊对接客户资源的交接工作。

王磊虽然已经决定辞职,但在客户资源交接上还算配合。

每天都会来公司整理资料,把手里的客户名单、合作意向和后续跟进计划一一整理好,交给张姐,还会给市场部的员工做交接培训,讲解每个客户的需求和合作注意事项。

陈如轩看王磊交接得认真,心里的芥蒂也消了不少,有一次两人在办公室碰到,陈如轩说:“谢谢你这段时间的配合,客户资源交接得很顺利,以后你在新公司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只要不违反行业规则,我也会尽力帮你。”

王磊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陈总,谢谢您,之前是我太急功近利了,没看到乡村产品的潜力,以后有机会,说不定咱们还能有合作的机会。”

陈如轩笑着点头:“好,以后有机会再说,祝你在新公司发展顺利。”

转眼间,就到了月底,公司的“乡村特色产品”线上专区顺利上线,宣传物料也全部制作完成。

李娜带着宣传资料去见客户,签下了三个新的企业订单,采购部也确定了野生菌酱的礼盒包装方案,物流方面也一切准备就绪,就等村里的产品发货。

村里那边,林薇也传来了好消息:“第一批两百套‘木雕+文创笔记本’组合礼品和三百瓶野生菌酱已经生产完成,今天下午就能发物流。

另外,林晓团队的文创产品故事资料也整理好了,发给您看看,还有王浩,看到您在他笔记上的批注,特别开心,说要跟着您好好学,以后雕出更好的作品。”

陈如轩打开林薇发来的资料,看着里面详细的文创产品故事和王浩发来的感谢消息,心里满是欣慰。

他回复林薇:“资料我看过了,非常好,等我回村咱们一起把故事融入到产品里,另外,告诉王浩,好好加油,村里的木艺传承还要靠他这样的年轻人,我回村后会亲自教他一些雕刻技巧。”

处理完所有事情,陈如轩终于可以回村了——他原本打算在江南市多待几天,把后续的合作细节再完善一下。

但心里实在惦记村里的事,想早点回去看看“乡村振兴系列”木雕的成品,看看野生菌种植的进展,和村民们一起规划接下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