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 > 第139章 殿试从容对,状元舍我其谁

第139章 殿试从容对,状元舍我其谁(2 / 2)

果然,嘉靖帝的目光,

最终落在了始终垂首静立、

却无形中吸引着所有视线的苏惟瑾身上。

“苏惟瑾。”

“臣在。”

清朗而平静的声音响起,

苏惟瑾应声出列,躬身行礼,

动作流畅自然,毫无滞涩紧张之感。

“抬起头来。”

嘉靖帝道,带着一丝审视。

苏惟瑾依言抬头,

目光恭敬地垂落于御前丹陛之下,

既不失礼,又显从容。

皇帝和近处的大臣们都看清了他的面容

——年轻得过分,却眉目疏朗,

眼神澄澈而深邃,

毫无寻常少年面对天威时的畏缩局促。

“朕观汝会试之策,所言‘考成法’颇新。”

嘉靖帝开口,直奔核心。

“然,法虽好,行之维艰。

若遇阳奉阴违、敷衍塞责者,

又如之奈何?”

这个问题极为犀利,

直指改革可能遇到的最大阻力。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苏惟瑾身上。

徐阶等人也不由为他捏了一把汗。

然而苏惟瑾神色不变,

超频大脑早已推演过此类问题。

他略一沉吟,声音清晰沉稳地回荡在大殿之中:

“陛下圣明,洞见万里。

法无完法,贵在行之者善。

臣以为,防此弊者,

首在‘信赏必罚’四字。

考成之结果,必须与官员之升迁黜陟严格挂钩,毫不容情。

优者超擢,劣者立黜,

则人心方知震动,法令方有威信。”

他顿了顿,引据经典:

“昔诸葛武侯治蜀,

法峻而民无怨者,

以其‘开诚心,布公道’,

且‘赏不遗远,罚不阿近’。

故臣以为,辅以‘巡察核实’之制,

确保考绩公允;

再以陛下之乾纲独断,

震慑宵小,则法令下行,畅通可期。

天下之事,难于立法,更难于执法。

若有陛下坚定不移为之后盾,

则万难可克。”

他没有空谈道德,

而是从制度保障和顶层支持的角度回应,

既承认困难,又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尤其巧妙引用诸葛亮先例,

将其严法与他所强调的“信赏必罚”、

“陛下支持”结合起来,

既显学识,又无比契合嘉靖帝欲强化君权、

雷厉风行推行新政的心思。

嘉靖帝听着,眼中欣赏之色越来越浓。

此子不仅见识非凡,

更难得的是思路清晰,

懂得务实操作,绝非纸上谈兵之辈!

“善!”

皇帝忍不住赞了一声,又追问:

“若以此法施为,卿以为,首重何处?”

苏惟瑾毫不犹豫答道:

“首重京师,首重堂部。

京官乃天下表率,六部乃政令之源。

源清则流洁,本盛则末荣。

若中央衙门率先垂范,

严行考成,则天下州县,

谁敢不凛遵?

此乃擒贼先擒王,提纲而挈领。”

此言一出,不少部院大臣脸色微变。

这少年好大的胆子!

直接把火烧到了他们头上!

但仔细一想,却又无法反驳,

这正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嘉靖帝却是龙心大悦!

他正愁如何对盘根错节的京官系统开刀,

苏惟瑾此言,简直说到了他心坎里!

“好一个‘提纲挈领’!”嘉靖帝抚掌,

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苏卿年纪虽轻,见识却老成谋国,深得朕心!”

一连串的问答,苏惟瑾皆对答如流,气定神闲。

其言辞之精准,逻辑之严密,

见识之超卓,气场之从容,

将之前表现已属上佳的徐阶、林文霈等人,

都明显比了下去。

满朝文武交换着眼神,心中都已了然。

这状元之位,恐怕再无悬念。

临轩问答结束,贡士们退出大殿,

等待最终结果。

虽然名次需待读卷官们评定后呈皇帝钦定,

但方才殿上情形,所有人都看得分明。

走出皇极殿,阳光正好,

洒在紫禁城的红墙金瓦上,一片辉煌。

苏惟瑾微微眯起眼,

感受着阳光的温度。

超频大脑平静地回放着方才殿上的每一帧画面,

每一个细节,确认毫无疏漏。

气场合,帝心喜,文章佳。

状元之位,已如探囊取物。

寒门状元之路,只待那最后一声传胪唱名。

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