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苏东坡传:全三册 > 第二部 拣尽寒枝 第一章 王安石要垮

第二部 拣尽寒枝 第一章 王安石要垮(2 / 2)

变法到现在也有四年时间了。这四年间王安石和他的“三司系”先后推出均输、青苗、免役、保甲、保马、农田水利、方田均输、市易诸法,颁布实施以来颇能让朝廷得利。

朝廷增收还是小事,熙宁二年王安石做了参知政事,同年成立“制置三司条例司”,到熙宁三年王安石接掌宰相之权,在这短短两年之内,神宗皇帝以王安石为棋子、拿“变法”当幌子,不费吹灰之力把仁宗、英宗两朝遗留的元老重臣或贬或罢,扫了个干干净净。又借王安石之手拔除谏院,扫**御史台,从此垄断了朝廷言路,再借着大臣们的反对取消“制置三司条例司”,把这个曾经尽力替皇帝卖命的小集团打散。到今天,大宋朝廷的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御史中丞、翰林学士这些要紧职位皆被“三司系”出身的一帮新贵把持,而高踞于这些权臣之上、手提缰绳控制着整个朝廷大局的,就是神宗皇帝自己。

自从大宋立国至今始终奉行一个“君臣共治”,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四位天子从未能像神宗这样集政、军、财、谏四权于一身。这是神宗皇帝登基五年来最大的成就,每想到此,神宗赵顼总不免暗暗得意。

自从做皇帝那天起神宗就摆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在这张棋盘上,王安石是一只最有力量的“车”,四年来王介甫挟皇帝之命在朝堂上横冲直撞,立了无数功劳,如今《市易法》已经推行,而且也如早前预料的,《市易法》引起的争端大到了难以平息的地步,这可以算是推行新法的一个**了吧。

**虽美,不能持久,**过后,时局就该归于平缓了。

朝廷变法未必全盘成功,这不稀奇,但一些重要法令被天下人抵触,最终不得不撤销,却有损皇帝的体面,这时候皇帝就得把某个臣子推出去,让他承担“变法害民”的罪责,以保证皇帝的尊严不至受损,其他新法仍能推行。

——战国时代有个“商鞅变法”,到后来被推出去杀头以平民愤的正是商鞅。如今大宋朝的变法被民间以讹传讹唤做“王安石变法”,这个被推出去平民怨、当祭品的臣子该是谁呢……

当年那个“置制三司条例司”是皇帝亲自指派王安石一手组建的,三司条例司所有人员是王安石一手挑选的。三年前,这些人大多是六七品的小官,现在他们一个个飞黄腾达,掌握着朝廷上要害的部门,从名义上说,这些人仍然是王安石的亲信,而王安石从熙宁二年以参知政事总揽朝局,到熙宁三年正式拜相,至今已做了三年宰相,被他提拔起来的臣子已经不限于早先那个“三司系”了……

依惯例,宰相在位的时间都不长,任用亲信控制朝廷要害部门更是绝不允许的。像王安石这样主政期间亲手提拔几十个重臣、把持朝廷各个要害职司,大宋立国百年从未有过。

权柄过重,亲信太多,这是王安石身上一个惹人讨厌的地方。

王安石身上还有另一个惹人讨厌之处:此人太正直了。

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这话正应在王安石身上。这个人平日不吃、不喝、不贪污、不好色,没有权欲,不好虚名,行得正坐得直,品行操守无懈可击,连政敌都挑不出他的毛病来,颇有几分传说中的“圣人品德”。可恶的是,这个品行上无懈可击的“圣徒”孤拗刚硬,个性极强。因为王安石无私无欲,在这个人面前,神宗皇帝不得不把自己那些私心私欲小心翼翼地收拾起来。

这样小心翼翼收拾了好几年,对神宗来说难免有些累。

变法大业的“立法”阶段已基本完成了,引发的民怨该有个人出来收拾了;王安石提拔的人够多了,在宰相位子上坐得够久了,也该把他跟那些“三司系”的亲信做一个切割,免得尾大不掉;至于王安石在皇帝面前的种种执拗、种种刚烈、种种顶撞、以自身之“无私”压制皇帝“私欲”的种种讨厌,神宗皇帝也受够了。

老子说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神宗皇帝的圣明倍于尧舜,当然是一位圣人,而王安石,就是神宗亲手“扎”出来的一只“刍狗”,早在被推上宰相之位时就注定了献祭的命运。

如今变法已成,利益到手,民怨汹汹等着平息,该是丢车保帅、把王介甫牵上祭坛的时候了。

想到这里,神宗皇帝脸上浮起了一丝笑容,低头看去,王安石还在絮絮不止,神宗更是忍不住微笑起来。

王安石是皇帝亲手捧起来的,所做的又是朝廷期盼百年的“变法”大事,加之身居宰相之位,提拔了满朝新贵,是个份量极重的臣子,把他捧起来的时候皇帝颇费了一番功夫,现在把他推下去也不容易。皇帝的威信要顾及;新法的信誉不能失;新贵们都是王安石的人,动了王安石这些人难免会受惊,不能让他们过于慌乱;王安石是个好人,是个君子,皇帝心里对王宰相还是有感情的,也不能太亏待他。所以这件事急不得,要慢慢来。

拿定了摆布王安石的主意,神宗皇帝也就不急不躁,任由王安石把要说的话全说完,又仰起脸眯着眼睛沉吟好久,这才缓缓说道:“卿一心为国变法,忠直可嘉,这些年朕对卿倚为股肱,卿也从未令朕失望。早前《青苗法》、《保甲法》推行伊始大臣们纷纷弹劾,时间长了又如何?《青苗法》有惠农利民的实效,《保甲法》练成乡勇何止百万,大有益处!如今朝廷推行《市易法》,底下又有人上札子弹劾,朕都不听!”说了一句强硬的话,看王安石脸上现出喜色,这才长长地叹了口气,把话锋一转,“可《市易法》推行后,朝廷里抱怨的官员太多……”

王安石忙说:“朝廷有一帮人迂腐顽固,总想让天下事一成不变。可凡事一成不变,陛下如何求治?”

王安石言辞犀利,神宗胸有成竹,也不与他争,半天又说:“朝廷原有‘冗官、冗费’之患,近来又设置‘市易务’,衙门越来越多,费用也多,恐怕不好。”

王安石忙说:“设置‘市易务’是为国家敛财的。相比所得之财,衙门花费能有多少?”

皇帝说一句,王安石回一句,看似答得滴水不漏,其实神宗话里布了套子,正把王安石一步步引进网里。现在王安石说出“为国敛财”的话来,神宗皇帝立刻说:“宰相‘为国敛财’的话也说了多年了,可朝廷财用总是不足,要说因为打了几仗花费太多,朕以为‘熙河开边’比仁宗与西夏交战时的花费少得多,为何仁宗朝国库足用,如今就不足呢?”

王安石一门心思放在变法革新上头,但凡皇帝对新法略显犹豫,他总是劝说皇帝下定决心。现在神宗似乎又犹豫了,王安石忙说:“陛下想让国库足用就要理财,若想理财有成,就必须拿定主意,万万不能被小人蛊惑。只要陛下持之以恒,新法效果必能显现!”

到这时,神宗觉得可以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了:“宰相劝朕拿定主意,不被小人蛊惑,可眼下弹劾《市易法》的却是新任三司使曾布。这个曾布是你向朕举荐的,难道竟是个小人?”

听了“曾布”两个字,王安石大吃一惊!

曾布是王安石手下重要亲信,此人能议政,善理财,是“三司系”里的一根顶梁柱。早先王安石制订青苗、免役、保甲、农田水利诸法,曾布都曾参与筹划,颇有建树,因此升任翰林学士,成了王安石的左右手。当《市易法》推出之后,三司使薛向表示反对,王安石立刻罢了薛向,命翰林学士曾布兼任三司使。可王安石万万没想到,曾布接任三司使以后竟然也开始反对《市易法》了!

见伶牙俐齿的宰相忽然哑口无言,神宗皇帝又是一声长叹:“曾布是宰相所荐,可他才任三司使就上札子弹劾市易务,指责吕嘉问借推行《市易法》的机会垄断贸易、多取利息、敛财自肥,做了不少丑事,你看看吧。”

王安石急忙接过札子来看,还没看完,额头上已经冒出了冷汗。

原来曾布的札子不止弹劾了吕嘉问一人,甚而对整个“市易务”的运作都提出疑问,又列举“市易务”官员利用权力垄断商品、借官家势力欺行霸市营利自肥的诸多丑事,证据确实,言之凿凿,别说神宗皇帝,连王安石看罢札子心里都有五分相信了。

若是别的大臣上这样的札子,王安石可以毫不犹豫地指责他们“阻挠新法”,可上这道札子的却是“三司系”最得力的干将,是王安石亲自向皇帝举荐的新任三司使!现在皇帝把曾布的札子给王安石看,是让他当场表态的!面对亲信部下的弹劾,王安石还能说什么:“既然曾布上札子弹劾吕嘉问,臣不敢辩解,请陛下派得力大臣查问此事。”

王安石这话听起来很公道,神宗皇帝就势问道:“朕觉得曾布熟悉财政度支,就命曾布承旨查问‘市易务’,卿以为如何?”

弹劾札子本就是曾布上的,神宗皇帝却让曾布去查问此事!这么一来不但吕嘉问顿时落马,就连“市易务”这个新设立的衙门怕也难保全。

在王安石看来,这几年推行的新法都是一个整体,有一条法令被推翻,不但其余新法推行都会受阻,就连制订和推行新法的这些臣子也难以在朝堂立足,稍有不慎,变法大业就会化为乌有!眼下《市易法》刚推出,“市易务”衙门刚设立,出些问题是难免的,要是因为曾布的追查把“市易务”搞垮了,《市易法》也将被动摇,紧接着就是“三司系”这些得力亲信之间的内讧,事情真到了这个地步,变法就推行不下去了。

王安石这个人是为“变法”活着的,变法要是停止了,他的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这种时候王安石再也无法保持理智,急慌慌地说:“臣以为命曾布查问此事有些不妥。”

王安石出言阻止,早在神宗意料之内,冷冷地问:“怎么不妥?”

是啊,曾布是三司使,又精通财务度支,命他去查“市易务”有什么不妥当呢?王安石理屈词穷,半天才说:“臣以为曾布既然上奏弹劾吕嘉问,难免对‘市易务’抱有成见,若由他一人去查只怕失之公平。臣想请陛下再派一名能臣与曾布共同查问此事。”

刚才神宗不问王安石的意思,直接提出让曾布去查“市易务”,是要抢占一个先手。现在王安石不敢阻拦皇帝,却又提出另派一人与曾布共同查案,神宗皇帝知道该送个台阶让王安石下来了,就客客气气地问:“宰相觉得派何人共同查办为好?”

王安石沉吟片刻才说:“翰林学士知制诰吕惠卿颇能任事,臣想举荐吕惠卿与曾布共同查问此事。”

一听这话,神宗皇帝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在御座上坐直身子,抬起头来直盯盯地看着王安石。

见皇帝的目光直刺过来,王安石忙低下头,脸也有些红了。

都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王安石这个人无私无欲,于是刚烈得很,倔强起来连皇帝都拿他没办法。可今天的王安石为了维护《市易法》,维护吕嘉问,居然不顾嫌疑公开举荐自己的心腹参与对“市易务”的调查,这是王安石生出私心来了。虽然王安石的私心不是为自己牟利,而是一心为了变法,可私心就是私心!有今天这一句话,向来无欲无私的“拗相公”就在皇帝面前露出了破绽。只要神宗抓住这个破绽,把一根撬杠伸进去,就能把这块打不碎砸不烂的的“安石”一寸寸打破,一点点撬动,最后把他推倒在地上。

好半天,神宗皇帝缓缓地说:“也好,就依你吧。”

神宗皇帝这句话,等于给了王安石和“三司系”所有人一个天大的面子,王安石感激不已,连忙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