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 / 2)

一转眼小半年过去了。

入夏之后,龙场一带变得异常闷热潮湿,闷得人气都喘不过来。一下起雨来又没止没休,就是不下雨,草木、石头也都湿漉漉的,林子里到处是一股发霉的臭味儿。

待在这片湿漉漉的莽林里,王守仁反倒觉得自己一天天变得干枯、迟钝、颓丧。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睡久了,他年轻时不爱惜身子留下的病根儿也开始发作了。

守仁咳嗽起来了,越咳越凶,一天到晚“喀喀”地咳个不停,尤其到了晚上更是厉害,躺在山洞里翻来覆去地咳嗽,彻夜难眠。在龙场当然没有郎中给他治病,也没有亲人嘘寒问暖,给他调养身子。自从到了龙场,守仁和老何说的话加起来不过几十句,谈不到交情。他王守仁病不病,死不死,老何根本不闻不问。

在这种地方活着,谁也不能靠,只能靠自己。王守仁就每天强迫自己想高兴的事,逼着两条越来越软的腿多走动。

白天还好说,夜里怎么办?

每当黑夜来临,“阳明小洞天”里漆黑一团。那是真正的漆黑,黑到伸手不见五指。

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里,守仁觉得恐慌、心悸,脑子里一团乱麻,不由自主地往坏事上琢磨,往绝路上想。心乱起来连躺都躺不下,只要一躺下身子,就觉得脊背后一阵阵发冷,胸口像压着块大石头,闷得喘不过气来,只能靠着石壁坐着,盼着天亮。有时候烦躁起来难以自控,他忍不住双手乱比乱画,一时念着佛祖、观音菩萨,一会儿又念着太上、三清,越念心里越乱,双腿越软,忍不住就想跪下给看不见的神佛叩头,或是用脑袋往山洞里的石头上乱撞几下。有时候自言自语,自说自骂,唠唠叨叨,却又不知在说些什么。

再这么下去只怕要发疯了。王守仁只能强迫自己不着急,不想事。非想不可的时候就背背《论语》,默诵《易经》,或者念叨几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尽一切办法给自己宽心。实在憋得不行了,就站在山洞口冲着野林子“哦哦哦”地大叫几声,或者学着老道士教的方法在石洞里打坐一阵子,略微缓上一缓。

半年工夫,王守仁就这么半死不活地凑合活着,越活越颓废,越活越觉得没意思。不知熬过多少无眠的长夜之后,王守仁打开小包袱找出笔墨砚台,在潮乎乎的石壁上写了一首长诗:

委身奉箕帚,中道成弃捐。苍蝇间白璧,君心亦何愆!独嗟贫家女,素质难为妍。命薄良自喟,敢忘君子贤?春华不再艳,颓魄无重圆。新欢莫终恃,令仪慎周还。

依违出门去,欲行复迟迟。邻妪尽出别,强语含辛悲。陋质容有缪,放逐理则宜;姑老籍相慰,缺乏多所资。妾行长已矣,会面当无时!

妾命如草芥,君身比琅玕。奈何以妾故,废食怀愤冤?无为伤姑意,燕尔且为欢;中厨存宿旨,为姑备朝餐。畜育意千绪,仓卒徒悲酸。伊迩望门屏,盍从新人言。夫意已如此,妾还当谁颜!

去矣勿复道,已去还踌蹰。鸡鸣尚闻响,犬恋犹相随。感此摧肝肺,泪下不可挥。冈回行渐远,日落群鸟飞。群鸟各有托,孤妾去何之?

空谷多凄风,树木何潇森!浣衣涧冰合,采苓山雪深。离居寄岩穴,忧思托鸣琴。朝弹别鹤操,暮弹孤鸿吟。弹苦思弥切,巑岏隔云岑。君聪甚明哲,何因闻此音?

王守仁是个有才华的人,一生写诗无数,其中最动情的就是这首《去妇叹》。在这首诗中,王守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被丈夫抛弃了的弃妇,命如草芥,卑贱得连向皇帝哀告讨饶都不敢。最妙的是,即使被“丈夫”抛弃了,守仁对“夫家”的“忠心”丝毫不改,临被逐出家门之前,竟然还在顾惜丈夫,劝丈夫不要因为这事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