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1 / 2)

张天祥案结案之时,王守仁还待在山东没有回京。

巡按山东的监察御史陆偁是守仁父亲的老朋友,现在老朋友的儿子来了,陆偁自然加意照顾,把山东一省重要的官员都介绍给守仁认识。

也真巧,就在守仁到山东不久,京城那边又传来一个喜讯:守仁的老父亲从礼部右侍郎升任左侍郎,离尚书只差一步,离入阁拜相也不过两三步路吧。

守仁的父亲那么大的官,那么大的名,守仁自己又在京城和李梦阳这些人为伍,才名、诗名、学问、本事都很了得,山东这些地方官当然早就听说了。所以别看王守仁只是一个六品京官,在山东地面上却极有面子,一省的官员从布政、按察以下都对守仁十分热情,殷勤备至。大家一致推举,就把这次乡试的题目全都交给守仁去拟。

就在这时候,惊天动地的“张天祥案”已经传遍全国,各处官场都在私下议论,揣测圣意,守仁自然也听到了消息。

说实话,知道这事之后地方官们大多喜笑颜开,如释重负。这些人最讨厌兴利除弊、破旧立新之类的麻烦事,对朝廷里搞的“修省”的花样儿根本不感兴趣。只想着安安稳稳、一成不变,在地方上当个太平官儿,在任期内踏踏实实、舒舒服服,什么也别做,什么也别改,将来能升官就升上去,升不了官就混下去,老了退休回家,做个太平乡绅就行。可听说张天祥案前因后果之后,守仁心里却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失落。

到这会儿王守仁才明白了什么叫作“操切”,为什么老父亲要说内阁“操切”……

“操切”,这两个字用得极好,极准!再找不出一个词来替换它。

很快,地方上已经没人议论朝廷里的“大事”了,大家都忙乡试的事儿去了。

既然山东一省官员看得起,让王守仁来出这次乡试的考题,守仁也就当仁不让,花了几天工夫,拟出了乡试的全套题目。

《四书》: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

《易》: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书》:

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予闻曰:能自得师者王。

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

《诗》: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

看了守仁出的试题,和守仁一起主持乡试的一个主考、两个同考以及在场提调官员等人一个个心惊肉跳,或皱眉不语,或变颜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