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王阳明:全三册 > 第五回 为私利明君织冤狱,赌闲气主事乱出题

第五回 为私利明君织冤狱,赌闲气主事乱出题(2 / 2)

刘大夏连头也不敢抬,用眼角扫了一下皇上的脸色,又犹豫了好半天,终于还是下了决心:“臣以为眼下连年灾荒,流民遍野。这两年蒙古人又不断骚扰河套一带,那里地势平坦,长城又筑得薄弱,蒙古人一来,就是一场恶仗。兵部想奏请一笔银子,在固原一带整修长城。可救灾、整军、筑城都是花钱的大头儿,随便办一件事就要几十万、上百万的银子,国库实在空虚,连赈济灾民的钱都凑不出来,别的事就更办不成了。臣觉得既然陛下已经把派到江南各处的织造太监召回来了,不如干脆下旨,把派在各地的镇守太监也召回来,这么一来,估计一年能省下两三百万两银子,救济灾民、恢复生产、整顿边备就都有钱用了。”

今天刘大夏是在学李东阳直言上谏。不同的是,刘大夏的胆量比李东阳小些,所以话说得更婉转。可就是这几句婉转的话,也已经让朱祐樘沉下脸来,半晌都没有说话。

见皇帝脸色不善,刘大夏心里微微发颤,低着头不敢出声。

好半天,朱祐樘终于又开了口,可这次说话的口气却和刚才大不相同:“中使监军也不见得都不好嘛。朕听说派往福建的镇守太监邓原,还有一个派到浙江的镇守太监麦秀,名声都不错嘛。”

听皇上忽然打起这样的腔调来,刘大夏心里怦怦乱跳,不敢再多说话,只能一连说了几个“是”。可这“是”字说得言不由衷,朱祐樘当然听得出来,嘴角儿立刻耷拉下来,脸色也愈加严厉:“派‘中使’监军是祖制,怎么可以说改就改呢?”

听了“祖制”二字,刘大夏又惊又怕,身子跪得直挺挺的,缩着脖子,两眼盯着大殿上铺的金砖,连头都不敢抬了。

刘大夏缩头缩脑像只吓傻了的鸡,一句话也不敢回,朱祐樘只好自说自话:“当然,监军宦官也应该自重操守,绝对不准贪财勒索!以后派到地方去的宦官一定要仔细挑选,非得像邓原、麦秀这样正派清廉的人才能委以重用。”

——弘治皇帝这句话说得非常有趣,真是太有趣了。

到这时候,刘大夏再无一言可进,只能叩头告退。想不到年龄大了,跪得太久,加上刚才受了一番惊吓,浑身冷汗、两腿酸软,挣巴半天站不起身来,反而腰上一软,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见刘大夏这个样子,朱祐樘忙叫了声:“来人!”正在暖阁门口当值的太监赶紧跑了过来。

“把老先生扶起来,送他出宫去吧。”朱祐樘右手捻着左手指上一枚葡萄粒大小的祖母绿戒指,一双眼睛像刀子一样直剜到刘大夏的肉里去,“老先生也不易呀,以后要好好保重,别太操心了。”

刘大夏连连称是,在太监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退下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不知什么人在皇宫大门上粘了一份揭帖,检举刘大夏以前在地方上做官时贪赃枉法,做了兵部尚书之后又疏于军务,不知检点,提拔任用私人,他的家人还私下收受贿赂……

朱祐樘对刘大夏最信任,听说有人检举刘大夏,气得大发脾气!立刻派司礼监秉笔、提督东厂太监王岳到刘大夏家里传旨,安慰他说:“皇宫禁地一般人哪能进得来?准是宫里那帮混账东西知道老先生要裁撤镇守太监就记恨你,在这儿诬告!这事老先生别往心里去,谁敢在朕面前胡说八道,朕绝对轻饶不了他!”

——谁敢在朕面前胡说八道,朕绝对轻饶不了他……这是一句“点睛”之语。

见皇上发了脾气,太监们都吓得不敢吭声了,也没人敢再诬陷刘大夏了。兵部尚书刘大夏受了这场惊吓,一下子老了好几岁,在家里躲了好些天,面儿都不敢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