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1 / 2)

那天我是120急救班,接到急救中心调派任务赶往现场。

患者是一位40多岁的男性,是一个打工的建筑工人,查体为右侧肢体肌力差、伸舌不居中、吐字不清。我们迅速把患者抬上了急救车,我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是出现了脑梗死。脑梗死治疗是需要争分夺秒的,如果错过了黄金溶栓时间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但是患者工友的几句话一下子让我的心凉到了底。“昨天晚上他吃完饭就说不舒服,说右边身子没力气,说话也有点不清楚。我们都劝他去医院看看,他就是不去,心疼钱,说可能是白天干活累的,早早就睡了,今天叫他起床他就动不了了。大夫您要好好给他治治啊,我们都是外地来打工的,他家挺惨的,老妈子、两个孩子、媳妇一家人就靠他一个男劳力撑着,他要是倒下了,这家人可咋活啊!”

工友的话真的让我很难受,我知道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不好,他自己把自己耽误了,我也心疼他,但是他最开始的错误决定害了他。

到了医院急诊科,患者被诊断为脑梗死。但是错过了最宝贵的静脉溶栓时间,他再也不能自行站起来了,再也无法去支撑他的家,反而成为了家里的负担。

这样的悲剧不止一例,在我急诊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总感觉可惜又痛心。

脑卒中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了解它的一般症状和简单的急救常识,关键时刻能救命!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死。

出血性卒中,就是我们常说的脑出血。

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于脑出血,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和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但是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更高。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排名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脑出血常见的表现:一般伴有高血压的病史,突发头痛、剧烈呕吐,严重者伴有意识障碍等。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这么做:不要去摇晃病人,把病人摆一个侧卧位,擦拭其呕吐物,防止误吸,等待急救车的到来。

脑梗死常见的表现:突发一侧的肢体无力(上下肢同时出现)伴随活动受限,发声不清、伸舌不居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