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樊登讲论语:先进(精装版) > 何必读书:爱学习的人才更懂读书的意义

何必读书:爱学习的人才更懂读书的意义(2 / 2)

子路的观点到底有什么问题,以至于孔子懒于应对?

子路的第一个错误是目光短浅。只看到了当下立刻就能够获得的东西,没有看到长远学习对一个人的改造。

第二个错误是过于实用主义。比如觉得读书只是为了找到工作,忽略了求知本身的乐趣,忽略了提高修养的功用。一个人太过实用主义,就找不到纯粹求知的乐趣。有很多人读了不少书,但工作以后就再也不读了。

第三个错误是他并不识人善用。假如子路举荐了一个真的能够做费宰的人,孔子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最怕的是一个人德薄而位尊,本来没有那么高的德行和能力,非被放在一个不匹配的位置,被置身于巨大的风险中,这就是将人放在火上烤。

孔子提醒子路不懂得用人,如果因为跟子羔关系好,想要提拔他,出发点就错了。

子路根本没有给老师解释的机会。如果子路懂得沟通,不这样直接顶撞老师,他可以请孔子接着讲下去,这样孔子就能够跟子路讲出更多的道理。可是子路很佞、刚强,总是直接“?”老师,导致他学习的机会也少了很多。

我们要学会少“?”老师,多学东西。这里再谈谈我对于学习的看法。

有的人抱有错误的观念,觉得自己不用读书,可以在社会大学毕业;有的人觉得读书不如看人,找人多交流,从人的身上学习,相当于读了万卷书。有一句话叫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这话特别庸俗。能够在生活中见到的人,都跟自己差不多,在同一个层次、同一个地方,想法往往大同小异。虽然旅行能够见到不同地域的人,陌路相逢,语言、文化、见识有很大的差异,但无法深度交流。有人说,那就努力地去认识那些更厉害的人。且不说能不能接触到更高层次的人,就算你认识了这个时代最厉害的人,他也跟你局限在同样的时代。你能够见到的人,跟你存在着同样的偏见,存在着同样的文化背景,都基本上被同样的时代和时空做了筛选。

人们容易被身边最接近的六个人的认知影响。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往往就是自己最接近的一些人的认知水平的平均数,仅此而已。即便你觉得从周围人身上学到了很多,多数也只是简单的重复,仅仅是你在不断地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而你的认知水平不会得到突破。

只有读书,能够让一个人穿越时间去与更多的人交流,和两千多年前的人交流、一千多年前的人交流、五百年前的人交流、三百年前的人交流,还能够穿越空间,与不同地域的人、不同国家的人,展开思想上的交流。

这就是为什么子路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而让孔子不齿。

有一本书《思辨与立场》,里面提醒我们,读书不能只读一个时代的,如果只读先秦,只读孔子、老子,慢慢地,你的说话、风格、做派就被打上了某个时代的烙印。我们不仅要学习《论语》,也需要慢慢地读一读魏、晋、汉、唐、宋、明等时代的书,读一读近现代、国外的作品。

跨越时空,思想才能打开,才能够形成更加丰富的神经元联结,才能够找到更加合适、中允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这便是我对读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