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的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发现老师辛苦地输出他们的知识,我们就想象得到让那些愿意听你讲话的人听懂你讲的内容是多么困难。
更何况,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斥着大量的废话。然而,当我们心有所求的时候,拥有好口才非常关键。
政客、记者、沟通大师……所有擅长口才的专业人员都有非常有效的技巧,可以吸引他人注意力,不让听众打瞌睡,或者被人拒绝。应用这些技巧,你将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强化对他人的影响力。
两人面谈
背景:会见、招聘面试、评估面试、和客户沟通、商务午餐……
挑战:“吸引”,获得“好的”,达成一致。
不利条件:尽管此时冰面已经破碎,但是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风险:无声的反抗。对方假装在听你讲话,但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或他在独白——他没有给你说话的机会。
良好策略
如果你想触动谈话对象的敏感弦,坐在他的左侧45度;如果你想唤起他理智的大脑,坐在他的右侧。
看着他的眼睛以建立你们之间的联系,在你们讨论的过程中遇到重要时刻停顿一会儿,比如在一个想法、论点、问题、答案之后。
倾听他人的时候注意保持脸部(额头、眉毛、嘴……)放松。时不时地微笑以表示自己的兴趣和友善。
就你听到的内容提问以保持专注。比如:重点是什么?这些信息对我的工作有什么影响?其他人对我有什么期望?我应该问他什么?……因为我们的思想本能地会发生偏移,因为我们听的速度比我们说的快三到十倍。
小心对方注意力下降或可能出现的迟疑,例如,他坐的椅子明显地往后退了几步,或者他的眼神开始游离。
应避免
侵犯对方的私密领土(在其周围保持一米的直径距离),比如,提出问题的时候,向前倾得过多,十分靠近对方。
始终盯着他:通常被视为挑衅,尤其对于食肉动物而言。
表现得太过熟悉:避免不适当地以“你”称呼,避免可能被认为是暧昧的身体接触。
三人讨论
背景:和两个同事、两个合作伙伴等讨论,和两个客户、两个供应商、两个上司等谈判。
挑战:强调你的观点、说服你的听众。
不利条件:力量不均衡。你是单枪匹马,对方是两个人。
风险:与对方陷入问题和/或思考的交锋中,或被排除在对话之外。他们开始一起聊天,并且无视你。
坐在一人的对面、另外一人的旁边。这会不知不觉地改变你们的力量关系:你不再是一对二了。
良好策略
稳稳地坐在椅子的后部,挺直上身,双脚平放在地上,不要在座位个正确的坐姿,它还会让你更加自信。
在开始一个句子之前喘一口气;在句子中间沉默地停顿一会儿,这会让你的发言不疾不徐,富有节奏。
谈话时优先考虑最重要的人,但是要注意让另一个人参与进来,比如,经常征求他的意见以示看重。
当你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传达你的决心时,请提高音量;当你要提出建议或宽慰人心的时候,请降低音调并减慢你的语速。
应避免
用单调的声音说话,面无表情:即使你一直面带微笑,也仍然显示出你的窘迫。
总是说“我”:用“我们”代替“我”,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让你的两个对话者中的一人陷入沉默,在旁观察,他可能已抱有敌对情绪。
多人会谈
背景:非正式会议、圆桌会议、团队午餐或晚餐……
挑战:传达想法、输入观点。
不利条件:竞争、对抗、重点和利益的分歧。
风险:被垄断话语权的人钳制言论,一直被打断,无法表达想法、论点、无法传达思想。
良好策略
找出在场的人中的决策者以及(或者)团队中的主导者。
尽可能地坐在他的对面或者附近,以便能够轻易地吸取他的目光,抓住他的注意力。
对着团队里最有影响力的人说话,但是也要环顾四周,兼顾每个人。
选择恰到好处的时机发言,以便指出或者强调一个关键信息,提出恰当的问题,抛出讨论的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说话时,请用嘴唇清晰地表达文字。嘴唇运动也能引人注意,并且口齿清楚时,表情就会更生动。
应避免
打断他人,即使对方喋喋不休或者离题万里,除非是你主持会议。
强调困难和分歧。更多地着眼于解决方案(采取的行动),而非讨论问题本身(分歧的根源)。
当人们无话可说的时候才发言,或者重复他人说过的话。当人们询问你的意见时,如果你没有新的看法,就简单地说:“我同意你的意见。”
发言
背景:访问、研讨会、新闻发布会……
挑战:在15秒内说出重点。
不利条件:终于摆脱匿名状态。
风险:不允许你发言,或者即使允许你发言,但你的言论淹没在嘈杂声中。
良好策略
如果是研讨会发言,准备四五句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姓名),我是(头衔、职位),我(想、计划、愿)……”
如果是新闻发布会,准备三四个非常清晰、简短、恰当的问题。
起立,等待几秒钟让听众的眼神汇集到你这里,在提出问题或者发言之前,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如果是访谈,准备三四个重要观点,强调你的引言和结尾部分:这是人们记得最清楚的部分。
在重新落座之前,感谢听众的支持,感谢他们给你的答案。
应避免
只有一个好的问题:它可能被其他人提出来了。
吐字不清(吞音),眼睛看着天花板或者地面,不看你的发言人群。
当没有麦克风的时候,说话声音太小(大声地说出来),或者当有人给你麦克风的时候,你的声音又太大了(正常音量)。
做报告
背景:课堂、团队简报、客户展示、评委、试镜……
挑战:输出观点、资料、计划或者自我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