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天正德皇帝在南海子猎苑里玩儿了一天,睡了一夜,大概是玩儿得太累,第二天上午也没回紫禁城来。这一边大臣们有不少政事等着皇帝来办,一直等到下午,皇上总算在外头玩儿够了,回到宫里。又过了一个多时辰,这才召见三位阁老和兵部尚书刘大夏。
几位老臣进来的时候正德皇帝正歪在龙椅上打盹儿。见他们来了,坐直身子,强打精神听他们奏报。兵部尚书刘大夏第一个奏道:“臣有一事不明,请圣上明示:兵部奏请裁汰武臣六百八十三人,陛下已经批复了。可后来又下诏恢复了一部分人的职位,不知是什么原因?”
朱厚照两眼一翻:“朕觉得这些当兵的不容易,提着脑袋给国家卖命,现在兵部一句话就把他们裁撤了,这么做不公平,还是好歹给他们留个饭碗吧。”
不公平?这叫什么话……
刘大夏赶紧解释:“这次裁撤的都是经兵部考核之后不合格的武官。”
朱厚照白了刘大夏一眼:“怎么不合格?你们这些人坐在衙门里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人家就丢了饭碗,兵部的人也太不厚道了。”
朱厚照的几句话把刘大夏说了个晕头转向。不光他,边上的三位阁老也没听明白小皇帝嘴里说的是什么。
好在李东阳第一个醒过闷儿来:“裁撤冗员,这是先帝的遗命,陛下登极的诏书上也写明了这一条。”
“有吗?”
正德皇帝登极时发布的诏书极为重要,到现在,这位皇帝竟不知道自己登极时都说过些什么!真算是糊涂到家了。李东阳也不敢说别的,只得拱手赔笑道:“登极诏书上确实有这些话。”
朱厚照两手一抄:“那你们随便吧。”
这一条好歹算是奏准了,刘大夏又取出一本奏章:“臣这里还有一本,兵部奏请陛下裁撤一批派驻各地的镇守太监,一共有二十四名……”
这是弘治皇帝当年要做而没做成的一件大事。虽然先皇龙驭宾天,可刘大夏心里却一直惦记此事。前后酝酿了近一年时间,到今天,总算是下定决心奏上来了。
朱厚照接过奏章看也没看,顺手丢在御案上:“镇守太监是祖制,不能裁撤。”
“可这也是陛下登极诏书中写明的……”
朱厚照这个人大大咧咧,懒惰不学,可说到国事权柄,他却并不糊涂。刚才李东阳拿“登极诏书”压他,因为事儿不大,朱厚照懒得争执。现在刘大夏奏请裁撤监军太监,这对皇权多少是个触动,朱厚照就没那么好说话了:“登极诏书是内阁拟的,你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朕哪里知道!”
想不到皇上说话这么不讲理,一下子把个刘大夏堵得说不出话来了。
裁撤监军太监是一件要紧事,不但兵部要提,内阁也要用力!
眼看刘大夏的上奏被皇上驳了,李东阳赶紧把话头接了过来:“臣听说宫里有个宦官叫韦兴,成化年间因为贪污被治了罪,这么多年先帝一直不重用他,皇上却派韦兴到均州担任镇守太监,臣以为此事不妥。”
朱厚照盯着李东阳硬邦邦地问了句:“怎么不妥?朕看韦兴这人不错。”
李东阳赶紧解释:“可此人是被先帝罢黜不用之人……”
李东阳话没说完,朱厚照已经抢过话头:“先帝是先帝,朕是朕!朕觉得韦兴这人不错,朕就用他,怎么了?”
唉,面对这样的皇上,臣子们真是没法说话了。
这时候谢迁开口了:“自陛下登极以来,长庚、天鼓两颗妖星现于天空,全国各处地震、山崩、暴风、骤雨、雷火、水旱灾害已经发生了一百三十多起,连南京都发生了地震。南京是我大明朝的根本重地,发生地震,实在非同小可。”
一听这个话茬儿朱厚照就知道这老头子想吓唬他,淡淡地问:“依老先生说,这些灾害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