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恩威並施,北境归心(1 / 2)

利沃夫的城破,標誌著大夏对整个沙俄故土的军事征服,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號。

但对张东硕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如何治理这片比大夏本土还要辽阔,生活著数千万异族民眾的新疆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没有沉浸在军事胜利的喜悦中,而是迅速地,展开了一系列,旨在收拢人心,巩固统治的举措。

首先,是处理战后事宜。

对於科瓦奇麾下的那些波兰僱佣兵和沙俄死硬分子,张东硕毫不留情,下令全部处决,將他们的头颅,悬掛在利沃夫的城头,以儆效尤。

他要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所有人,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

而对於那些被胁迫参军的普通士兵,以及投降的罗斯人,他则下令全部释放,发给他们路费,让他们回家。

这一杀一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当地的民眾,对大夏的政策,有了最直观的认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紧接著,他开始著手,恢復地方的秩序。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任命安德烈,为利沃夫市的第一任知府。

这个任命,在整个北境,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一个罗斯人,一个前沙俄的將军,竟然被大夏的征服者,委以重任,管理一座如此重要的城市。

这在以往任何一个征服王朝的歷史上,都是不可想像的。

任命仪式,在利沃夫最大的东正教教堂前,隆重举行。

张东硕亲自將官印,交到了安德烈的手中。

安德烈穿著一身崭新的大夏官服,面对著台下数万名神情复杂的罗斯民眾,发表了就职演说。

他用慷慨激昂的俄语,讲述了自己心路歷程的转变,痛斥了帖木儿和科瓦奇的暴行,讚扬了大夏军队的仁义和强大。

“同胞们!”安德烈高举著官印,大声说道,“战爭,已经结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大夏皇帝陛下,和张將军,向我们承诺,尊重我们的信仰,保护我们的家园。他们要的,不是奴役,而是和平与繁荣!”

“从今天起,我,安德烈,將以大夏官员的身份,与大家一起,重建我们的家园!让每一个罗斯人,都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

他的演讲,贏得了民眾热烈的掌声。

人们看到了希望。

他们看到,大夏的统治者,並非是传说中那样,青面獠牙的恶魔。他们愿意接纳,並重用罗斯人。

安德烈的任命,就像一个標杆,一个榜样,让所有对大夏还心存疑虑的罗斯贵族和精英,都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他们开始主动地,与大夏的官员合作,协助维持地方的治安,恢復生產。

张东硕的第二步棋,是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尊重民俗。

他知道,想要真正贏得这片土地上的人心,光靠一个安德烈,是远远不够的。

他脱下將军的鎧甲,换上便服,带著几个隨从,走遍了基辅和利沃夫的街头巷尾。

他跟麵包店的老板,聊今年的收成。

他跟铁匠铺的师傅,学著打一把镰刀。

他甚至还亲自参加了罗斯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谢肉节。

在节日的篝火晚会上,他笨拙地,学著跳罗斯人的传统舞蹈,大口地吃著涂满黄油的布林饼,喝著辛辣的伏特加。

他用自己並不熟练的俄语,和当地的民眾,开著玩笑,聊著家常。

当人们发现,这位传说中,杀伐果断的东方將军,私下里,竟然是如此的平易近人,毫无架子时,他们心中最后一丝的戒备和恐惧,也烟消云散了。

他们开始发自內心地,接纳这位“草原守护者”。

这个称號,不知是谁,第一个叫起来的。

因为张东硕,本就是草原的雄鹰。而他如今,又像一个真正的守护者一样,守护著这片草原和森林的安寧。

这个称號,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北境。

张东硕在北境的一系列举措,通过电报,源源不断地,传回了京城。

陈平川看著张东硕的奏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东硕,没让朕失望。”他对身边的首辅赵康说道,“他这套『以夷制夷』,和『攻心为上』,玩得比朕还好。”

“是啊,”赵康也感慨道,“张將军,不单是帅才,更是治世之能臣。有他镇守北境,陛下可高枕无忧矣。”

陈平川点了点头,隨即,下达了一系列的后续旨意。

“传朕旨意:正式在北境,设立『北境五省』,分別为:乌拉尔省、莫斯科省、基辅省、克里米亚省、以及利沃夫省。由北境都护府,总管五省军政要务。”

“在五省之內,全面推行『汉俄双语』教育。所有官府文书,必须以汉俄双语书写。所有学堂,必须同时教授汉语和俄语。”

“自中原,迁徙十万无地流民,前往北境五省,开垦荒地。凡迁徙者,分发田地农具,与当地罗斯百姓,混居杂处。朕要让两个民族,在最短的时间內,融合在一起。”

一道道旨意,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被贯彻了下去。

龙兴十二年,冬。

当第一场大雪,再次降临这片土地时,北境,已经换了人间。

战爭的创伤,正在被迅速地抚平。

荒芜的田野上,冒出了新的村庄。

中原的汉话,和罗斯人的俄语,在街头巷尾,交织在一起。

在基辅城外的一所新学堂里,一群肤色不同,发色各异的孩子,正坐在一间温暖的教室里,用稚嫩的声音,跟著老师,朗读著。

“人之初,性本善……”

窗外,大雪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