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叛乱,董逸调拨的是当地禁军。
见到武松带人来,董逸有些好奇,问道:
“二郎来杀谁?”
带了这么多英雄好汉,肯定没好事。
“那乔家庄的头领,唤作乔二爷的,无所不为,做那略卖人口的勾当。”
“还敢自称甚么隐天子,简直大逆不道。”
“我带人来,就是为了平定他漕帮。”
董逸听了,道:
“我以为甚么了不得的大事,原来是那个漕帮。”
对于普通百姓来,漕帮是天大的势力。
可对于应天府尹,相当于地方省长、军分区司令来,不过是个大混混而已,不值得武松出手。
“老师有所不知,那漕帮掌控汴渠,南北漕运都在他手里。”
“如今睦州方腊气焰张狂,待过了年后,我便请旨剿灭。”
“到那时候,我须用漕运调拨粮草、兵马。”
董逸听武松打算平定方腊叛乱,道:
“二郎,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取熊掌而舍鱼。”
“你曾过,辽国内乱,那金国要灭掉辽国。”
“你去年灭了西夏,是个大功劳,但这灭辽是顶天的功劳。”
“如今那蔡京去了大名府,便是为了对付辽国。”
“此时你不争那统兵的权力,却去对付方腊,岂非舍本逐末?”
武松当然知道灭辽国的功劳,要比灭方腊更大。
但是,武松料定,蔡京他们必输无疑。
就算打得过辽国,也会输给金国。
所以,武松打算先对付方腊。
理由其实很简单,灭掉方腊后,武松可以再掌控一支军队。
到那时,武松手里就有两只军队:
西夏杨志、布雅手里的五万骑兵。
灭掉方腊后整编的军队。
在北宋,武将很难造反,因为兵马调动完全听令于皇帝。
将不识兵、兵不识将,上下没有忠诚度。
如果武松请求领兵进攻辽国,进而灭掉金国,平定北方,让北宋实现大一统。
但是,手底下的兵马也不会听从武松的命令,他们终究听命于朝廷。
要想掌握军队,成为真正的一方诸侯,武松决定先对付方腊,然后整编方腊的军队,为己所用。
到那时候,如果赵楷登基做皇帝,武松就帮他。
如果赵楷当不了皇帝,那就自己上。
当然,这是内心的真实想法。
董逸身为国子监祭酒,他是忠于朝廷的,武松不能对他这些。
“老师,我读圣贤书,圣上点我为状元,我须以朝廷为重。”
“蔡京若是能灭了辽国,那便随他去。”
“我与蔡京、高俅是政敌,但在国家大事上,不可内讧。”
武松得一身正气,董逸听后,感慨道:
“若这朝中的大臣都似二郎这般,何愁天下不太平。”
武松心中暗道:
若朝中大臣都如我这般,岂非遍地反贼?
“既如此,你将应天府的禁军调拨去,将那乔家庄围了。”
“那个甚么乔二爷敢自称隐天子,便是大逆不道。”
“依照《宋刑统》:略卖人为奴婢者,绞!”
“他做下那许多恶事,抄家问斩少不得。”
在北宋,拐卖人口是非常严重的大罪。
拐卖人口,卖为奴婢,判绞刑。
如果拐卖致人死亡,那就是砍头。
同时,参与拐卖的人,也需严惩。
乔二爷卖了那么多人做奴婢、苦力,还有许多弄死了的,全家都要处置。
此时已经入夜天黑,武松不再多,当即点了应天府的一万禁军,由卢俊义、史进、杨雄、石秀四人分别统属。
武松带了破阵营,李二宝、扈三娘、赵惜月跟着。
时迁武艺不行,只跟着武松,燕青是卢俊义随从,自然跟着卢俊义。
大军浩浩荡荡,直奔乔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