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麋威为解决诸葛亮的粮食问题而绞尽脑汁的时候。
廖立和李平等人也没有闲着。
借着魏延新败,开始大肆鼓吹诸葛亮奈何不了魏将司马懿。
一时间,各种质疑出兵的声音再度活跃起来。
有一一,单单是两个失势之人闹事。
别麋威不屑一顾,就连刘禅都懒得去搭理的。
但廖立等人鸡贼的地方在于。
他们看准了眼下人心厌战的大势,以及诸葛亮暂时无法在河东速胜的现实。
于是利用自己在士林尚存的一点声望,四下奔走,虚声恫吓。
把不能速胜俨然歪曲成将要败亡。
继而全面否定出兵河东的这个决策的必要性。
这无疑给麋威的后勤征发工作严重拖了后腿。
而这种恶劣的影响,随着河东方向传来又一个坏消息,更是到达了极致。
却关平在大河上阻击魏军渡河北上,虽然竭尽全力,仍有万余打着张郃旗号的魏军成功抵达北岸的大阳城。
而众所周知,大阳往北是有路能穿过中条山的隘口,抵达河东郡治安邑的。
实际上,这次汉军发动河东之战的各种备选方案里面。
其中一条就是某部汉军打下安邑之后,可分兵南下陕津,渡河与河南汉军会师于陕县。
继而自崤函通道直捣洛阳。
再配合自广成关北上的关羽军团。
当初汉军数路大军分进合击长安的局面,就能重现于洛阳。
只可惜张飞部人马尚未打下安邑,缓过一口气来的魏军却反过来走此道北上增援安邑。
这无疑让战局的前景更加不明朗。
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传回长安,各种指斥诸葛亮出兵的声音甚嚣尘上。
刘禅实在扛不住压力,在七月末的朔日朝会后,特意留下卫将军麋威。
刘禅:“丞相出师前,嘱托朕若事有不决,当咨询于将军,不知将军有何救时之术?”
麋威:“陛下是想救时,还是想救局?”
刘禅一怔:
“救时如何?救局又如何?”
麋威沉声讲解道:
“救时便是重罚几个出头闹事之人,然后厚赂几家大姓大族,以此平息长安的风议。”
刘禅蹙眉道:
“重罚那几人朕倒是无异议。只是还能如何厚赂大姓呢?”
“朕都已经重设虎贲郎,选拔他们家族子弟了。若再有优赏,那就得直接封官、爵了。”
麋威:“臣便是这个意思。”
“那如何使得?”刘禅微微吸气。
“若朕开了此先例,来日再征发军粮,世族以此倒逼朝廷让渡官爵,岂不是要重蹈孝灵帝时西园卖官的覆辙?”
“先帝对桓、灵之政深恶痛绝,丞相亦多有警言,朕所不敢取也!”
这时董允忍不住上前提醒几句:
“陛下慎言!”
“西园卖官乃是孝灵皇帝穷奢极欲所为,与今朝廷为大计征发军粮,不可相提并论!”
“陛下非要引喻,当用前汉孝文皇帝时,为解决边患而施行的‘入粟拜爵’之策。”
刘禅顿时尴尬地挠了挠头。
也可能朝会上一直戴着沉重的通天冠,捂得头皮发痒。
“这个……入粟拜爵之策,固然能救一时。”
“然则朝廷取士已有制度,却与此策有所冲突,朕恐不利于长治。”
麋威不置可否,平声道:
“陛下既要思虑长治,那臣就再论一论救局之策。”
“当今之局的关键,在于河东兵争之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