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微服出巡队伍,轻车简从,悄然离开了紫禁城。
皇帝本人乘坐一辆外观朴素的青帷马车,紫薇、蔷薇和晴儿三位格格同乘另一辆稍大的马车,由大内侍卫精心挑选的好手护卫左右。永琪、海兰察以及富察·傅恒的两位公子——福灵安与福隆安,则骑着高头大马,扈从在车驾前后。
这支队伍,少了昔日福家兄弟的身影,却多了几分富察家年轻一代的沉稳与干练。
车行在刚刚铺设好的水泥官道上,异常平稳。
乾隆时不时撩开车帘,仔细观察着道路两旁。但见以往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土路,已被平整坚实的灰色路面取代,车马通行顺畅,沿途商旅络绎不绝,脸上大多带着轻松的神色。
路旁的酒肆、客栈,不少都换上了明亮的玻璃窗,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店内情形一览无余,显得干净又气派。
“皇上您看,”和珅陪侍在车旁,指着窗外笑道,“这水泥路果然便利,商旅往来快捷,沿途店铺生意都红火了不少。玻璃窗更是让店里亮堂,客人也愿意多坐会儿。”
乾隆微微颔首,眼中露出满意之色。他转头对车内陪同的紫薇和蔷薇说:“这水泥玻璃,确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你二人之功,不小。”
紫薇谦逊道:“皇阿玛过誉了,女儿们只是侥幸所得方子,全赖皇阿玛洪福齐天,工部的给力和和珅大人的能力,方能推广普惠百姓。”
她心思细腻,注意到一些偏远小巷仍是土路,且水泥路似乎主要惠及了沿路的商户和有能力购置玻璃的富户,普通百姓的生活改善了多少,还需深入观察。
蔷薇则更直接,笑道:“皇阿玛,这路好走了,咱们的马车也舒服多了!等到了前面的镇子,您可以去看看女儿的玻璃铺子的分号经营得如何。”
“哈哈哈,皇阿玛相信你的能力,不用去看了,皇阿玛有别的安排!”
乾隆对女儿的投诚心里觉得很是舒服。
她对这些新奇事物见怪不怪,更关心乾隆的态度。
晴儿格格则好奇地趴在车窗边,睁大了眼睛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象。
她久居深宫,难得见到如此鲜活的市井画面,只觉得一切都新奇有趣,小声对紫薇说:“紫薇,你看那家茶馆,窗户真亮堂!路上也平平的,一点都不颠簸呢!”
永琪骑马护卫在马车旁,听着车内妹妹们和皇阿玛的对话,心中却有些心不在焉。
他谨记母妃的嘱托,一路留意着晴儿,见她天真烂漫的样子,确实惹人怜爱,但一想到母妃那个“不得不娶”的计划,以及心中那个挥之不去的倩影,他便觉得胸口发闷。
他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护卫工作上,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
队伍行至京郊一个颇为繁华的镇子,时近中午,乾隆便下令在此歇脚用膳。
镇子入口处赫然立着牌子“清河镇”,镇内主街也已铺上了水泥,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甚是热闹。
就在乾隆一行人寻找合适饭庄之时,镇子另一头,小燕子正像只出笼的鸟儿,兴奋地拉着吴夜霄在人群中穿梭。
萧剑接了蔷薇格格的差事,去洽谈玻璃工艺品的运输到云南的问题,今日并未同行。
小燕子憋了几天,好不容易逮到机会“行侠仗义”,非要拉着“武功高强又仗义疏财”的吴夜霄出来“见世面”。
“吴大哥!你快看!那边有杂耍!哇!那个糖人画得真像!”小燕子叽叽喳喳,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她今日穿了一身利落的红色骑装,更显得明艳活泼。
吴夜霄跟在她身后,脸上带着无奈又纵容的笑意。
他虽是商贾之子,却向往江湖,小燕子的率真烂漫、爱打抱不平,正合了他的脾胃。
这几日,两人在京城“路见不平”,小燕子负责动口,吴夜霄则负责动手,然后用银子“摆平”后续被伤害的平民百姓,他又出力气又出钱财,小燕子动嘴有时候一起动手,倒是“合作”愉快。
吴夜霄对小燕子这份不掺杂质的热忱,颇有好感,而小燕子,经过这几日相处,对这位“有钱又厉害”的吴大哥,也生出了几分朦胧的倾慕。
“小燕子,你慢点,人多,当心撞到。”吴夜霄温声提醒,下意识地伸手虚扶了一下她的胳膊。
这一幕,恰好被刚刚下马,正安排护卫警戒的永琪看在眼里。
他看到小燕子和一个陌生男子如此亲近,那男子还伸手去扶她,而小燕子竟没有丝毫抗拒,反而回头对那男子展颜一笑!
永琪的瞳孔骤然收缩,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和怒火猛地冲上头顶,拳头不自觉地握紧。那个男人是谁?小燕子怎么会和他在一起?还笑得那么开心!
就在这时,镇中心广场方向传来一阵喧天的锣鼓声和人群的欢呼声,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抛绣球啦!杜家小姐抛绣球招亲啦!快去看热闹啊!”有人高声呼喊着。
小燕子最爱热闹,一听有这等事,立刻把什么都忘了,拉着吴夜霄的袖子就往人群里钻:“抛绣球?好玩好玩!吴大哥,我们快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