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阅一回到府学,来不及放松,便投入紧张的备考之中。
逢双日,四人来到顾知兰的书斋,由顾知兰出题,四人作答。
这一日,一拿到题目,连顾丕熙顾凡兄弟都愣住了,曹文更是苦了一张小脸,怀疑题目出错了,却不敢置疑。
题目是“戎车既驾,城濮之战”。
短短八个字,曹文一时想不起来究竟出自何处。
顾凡已经想起了出处,上半句取自《诗经·小雅·采薇》,下半句引自《春秋》。
哪有这么拼凑着出题的呀,这不是故意难为人嘛。
顾知兰只是坐在檀木桌后淡然地一边喝茶一边读书,无视四人质问的目光。
顾丕熙是第一个回过神来的,开始凝神思考起来。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是在描述周代出征时的军容盛况,戎车是战车,古代战争中的主力装备,四牡是指的四匹雄马,体现出来的是征战与将士的劳苦。
而城濮之战即是楚晋争霸,有名的退避三舍就来自这场战争,那么想说的便是守信与谋略。
顾丕熙豁然开朗,开始构思破题和大纲。
与此同时,崔阅也想明白了,此题的角度可以从兵事当合乎礼制法度出发,延伸出“武备需以仁心为本”,表面可以阐述战略战术,深层则是结合“仁心”与“兵刃”协同治国的方略。
当两人开始落笔的时候,顾凡咬着笔杆开始书写,曹文有些心急,看到顾丕熙和崔阅那副镇定自若的样子,便开始置疑自己,因此也胡乱写了起来。
这一天下来,四个人被关在顾知兰的书斋内,连午饭都是沈梧帮忙送来的,连轴转做了七篇文章,到了暮色时分,四个人只感觉脑瓜子已经不能转了,身体也疲惫不堪。
顾知兰翘着二郎腿看各人的答卷,一一点评:
“哥哥,你的长处在经义和策问上,破题立意深远,承文真情实感。”
“但是——”
顾知兰喝了一口茶水,想说,但是感觉你到瓶颈期了呢,始终没有更大的突破。
顾丕熙早已博览群书,阅遍府学藏书阁的万卷藏书,只是读万卷书与也不能代替万里路,顾丕熙从底层上来,若要开阔眼界,必然要多结交。
可这不是短时间能速成的,顾知兰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办法。
她拿过崔阅的文章,不由得眼前一亮。
这小子果然是有点聪明劲的,上次她不过轻轻点拨一句,他就完全懂了,如今他这文章已然炉火纯青,顾知兰几乎挑不出什么问题来。
因此说了一声不错。
这一声不错对于崔阅来说,是他辛苦付出的最大回报。
哪有什么天才啊,人最难的便是改变自己的习惯,要崔阅一改多年习惯的文风,他只能不断地刻意练习,才有了今日的成果。
就像惯用右手的人,现在强制自己用左手。
只要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考下乡试解元,迎娶顾知兰,他愿意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