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全方位战略合作&还真就那个芜湖起飞
接连扯了小一周,协议终於算是初步达成。
洛川只参与了两次,其余时间都是法务部的王胜,和对方的法务、律师拉扯。
说白了,在谈判开始之前,协议其实就已经达成了。
唯二没確定的,只有价格和融资额度。
这方面的谈判,还是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洛川更多还是和三家代表,聊区域合作、业务协同的大框架。
想要让三家战略投资机构,特別是软银和淡马锡,签署一揽子表决权委託协议等,洛川自然要做出一定的利益交换。
和淡马锡的协议,主要集中在区域独家代理,以及数据本土化问题。
极光需作出承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六国的政务云招標中,优先使用淡马锡推荐的本地合作伙伴。
且用户数据存储於,淡马锡参与投资的数据中心。
作为交换,淡马锡开放其在东协10国的数字zf资源。
其二,淡马锡承诺,不投资东南亚市场,与极光云、悠米社区、悠米视频、极光微博等一系列,与极光系產品相衝的竞品。
作为交换,极光系即將出海的產品,在东南亚的利润分润比例,从常规的30%提升至40%,確保区域扩张初期的现金流稳定。
洛川倒也没什么太大意见。
淡马锡在东南亚强大的政商资源,能让极光避开印尼、泰国等国家的“数据本土化壁垒”。
如印尼要求外资云服务厂商,必须与本土企业合资。
极光如果想分食这块蛋糕,必须接受“本土合作伙伴绑定”的政策。
淡马锡持股的当地企业,可作为合规载体,既能满足当地数据合规的要求,又能藉助淡马锡的政商关係,快速破冰。
软银那边,寻求的是技术优先授权+流量入口排他。
极光需授权,软银在霓虹、棒子的极光云独家合作权。
並在软银旗下的le平台,设置极光app的一级入口。
作为交换,软银开放nttdoo的光纤网络,帮助极光云在东京实现,毫秒级延迟的容器化部署服务。
nttdoo的光线网络,覆盖霓虹99%的人口。
其余要求,跟淡马锡大差不差。
洛川同样没什么意见。
软银在霓虹的运营商资源,可以很好的解决,极光云在海外的“最后一公里”接入问题。
且东亚市场普遍极度排外,有软银作为抓手,极光也能更顺利的融入进去。
此外,两家都附加要求,享有极光后续融资的跟投权,以及ip0超额认购权。
如果极光启动东南亚、东亚子公司分拆上市,两家同样要求30%的超额认购权。
显然,这次的25亿美元融资额度,並没有满足两家的胃口。
简而言之,软银和淡马锡的核心诉求,其实就是区域生態构建+长期价值绑定。
两家获得了区域市场的独家话语权。
极光规避了海外市场的政策壁垒,藉助巨头资源实现“技术出海”。
本质上,就是將极光的技术,与二者在当地的资源及流量结合,形成降维式的本土化生態,共同分享利润。
合则两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