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涉及到的是,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啊。
新支付方式的普及,从来不是技术上的单点突破,而是要接住用户对“钱”
的所有惴惴不安。
如何將技术翻译为“行为指南”,向用户科普,进而转化为用户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同时让他们继续保持內心深处的那份,对於新技术的警惕。
在享受便捷的同时,像对待现金一样,本能的“审视”每一个二维码。
这才是洛川想要的推广方案。
真的会有傻子,单纯出於好奇,码就扫。
特別是老色批。
如果瞅著路边的电线桿子上,贴著一张宣传单,上面印著一张衣衫槛褸的女性照片,以及一张二维码。
旁边还写著“清纯校、x感少妇、空姐模特、巴拉巴拉”,一上头,搞不好真就扫了。
咱也不知道上的是哪个头
总之,最高级的安全,是让用户永远比骗子多一道心眼。
做完技术验证,推广方式也探索的差不多了,再继续向全魔都、长三角、全国扩大范围也不迟。
即便老马和小马那边抢了先,其实也无所谓。
还是那句话。
支付行业,安全最重要。
洛川不会拿自己的钱开玩笑,也不会拿极光的口碑,或是用户的钱开玩笑。
技术上的领先,就是他最大的底气。
更何况,他还有一招杀手鐧,可一击制胜。
师承小马哥
听完洛川的计划,宫甜甜有点头疼的抿抿红唇。
如果是其他网际网路大厂,推广二维码支付,通常会抓住线下支付的核心痛点,如找零麻烦、现金不方便携带、刷卡流程繁琐等。
用“扫码即付”、“0.3秒到帐”、“一码通用”等,强场景化文案,抢占用户心智。
至於风险提示,往往都会刻意弱化或直接隱去。
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將“资金安全”等提醒,仅以一行小字,出现在不仔细看,根本注意不到的gg角落。
等用户量达到一定数量级,再逐步提升“风险提示”的宣传力度。
这样一来,既避免引发用户焦虑,也符合“先规模化、后精细化”的网际网路增长逻辑。
至於期间出现的乱象。。
whocare
但洛川的要求是,將技术“翻译”成,路边小商小贩都能理解的科普指南。
既要像其他大厂一样,教育用户“扫码支付很方便”,又要额外承担“扫码前先確认码的安全性”的科普责任。
相当於在用户心中同时建立起,“便利性认知”和“风险警戒线”,大幅增加了推广复杂度。
难搞哦。。
宫甜甜挠了挠头皮,“有什么建议吗”
洛川瞥了这小老娘们儿一眼,反问道:“你一市场营销出身的,问我一臭码农”
宫甜甜没好气的剜了这狗贼一眼,蹬上高跟鞋,起身瞪噔跺了两脚,一甩长发,糊了洛川一脸。
她就多余问这嘴!
“对了,融资的事儿怎么样了”
突然想起什么,宫甜甜止住脚步,半倚靠著洛川的办公椅,冲他挑挑眉。
“约的下周,应该没什么问题。”洛川轻轻嗅了嗅鼻子。
香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