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足饭饱后,众人趁着兴致,叫侍从拿来笔墨,开始规划起了小报的版面。
段蓁蓁坚持一点,“我这小报是讲趣闻轶事的,这块版面至少要占一半。”
赵青茶也坚持,“我还要写小说呢,若是至于一小块,怎么写得下?一半的一半我是要的。”
“那剩下的呢?”
“剩下的自然是用来探店。”赵尔忱得意洋洋的抛出自己的想法,“京城中有几千家商铺,又有这么多外来人口,若和本地人不熟,他们怎么知道哪家铺子好呢?这个时候,就轮到我们的小报登场了。”
段蓁蓁眼睛一亮,“尔忱说得有道理,这样的话,即使不看趣事和小说的人,也会买了咱们的小报去看。”
赵青棠提出疑问,“若有人花钱让我们夸某家铺子好,该怎么写呢?”
“如实写,反正咱们也不缺他们那点钱,没有必要砸自己的口碑。”赵尔忱艰难挣扎了一下,还是在口碑和金钱之间选择了前者,细水长流嘛。
宋言英也赞成,“想在京城立足,把口碑做起来才是最重要的,就我来说,若是那家铺子坏了口碑,我是再也不会去了。”
“那就这么定了。”段蓁蓁一锤定音。
孔嘉提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么,我们这小报的名字叫什么呢?总不能没个名字吧?”
程文垣道:“我看就叫京畿秘闻钞,别人一看就知道我们讲的是京城秘闻。”
赵尔忱否决了这个建议,“算了吧,咱们是正正经经讲趣闻轶事的,秘闻说得好像咱们在讲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一样。”
这话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朝野奇谈报呢?”宋言英兴致勃勃的提议道。
孔嘉瞪大了眼睛,“你疯了不成?咱们只是说一些普通人家的闲话,你还扯上朝野了。”
“嘉嘉说得对,朝堂秘事咱们不是不能说,但咱们的主要内容还是讲闲话,不要扯上什么朝野。”
“哦。”宋言英闭嘴了。
姚昌安嬉笑道:“不如就叫风月传闻簿吧,一看就猎奇,人家肯定好奇,然后买来看。”
赵尔忱嘴角抽抽,姚昌安也是个标题党。
程文垣说不行,“风月两字不好听,仿佛咱们是专门讲风月之地的艳闻一样,这样一来,就有许多人不会买来看了。”
毕竟大家也是要脸的,光天化日之下去书局买艳书,对大众来说还是不能接受的。
常灵道:“叫江湖碎语刊,怎么样?”她最喜欢小说里江湖上的打打杀杀了,在她看来京城也算个江湖,京城的闲话就是江湖的闲话。
“咱们讲的闲话大多是官宦家庭的,小报起名江湖碎语,不太合适吧这?”段蓁蓁犹豫道。
赵尔忱叹道:“不如就叫巷陌闲语录吧,虽不怎么好听,但也算符合内容了。”
段蓁蓁想了想,“先把这个记下来,若是后面没有更好的,咱们就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