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时代又变了(1 / 2)

洛杉矶十月底、十一月初的天气,依旧保持着它的温和与明媚。

随后的几天,王盛团队与新线影业团队进入了高强度的、交替进行的多轮谈判。

会谈的内容在《功夫足球》的具体发行方案、《博物馆奇妙夜》的未来合作构想,以及那个宏大的“市场换市场”战略框架之间循环往复。

关于《功夫足球》的北美发行,双方深入探讨了当时好莱坞处理外语片,尤其是亚洲商业片的几种常见模式:

买断——

这正是米拉麦克斯提出的方式。制片方一次性获得一笔固定费用,后续所有北美市场的收益(无论盈亏)与制片方无关。

优点是风险低,资金回笼快;缺点是收益上限被锁定,无法分享影片可能获得的巨大成功。王盛对此直接否决,这不符合他利用此片打开局面的战略目的。

保底分账——

发行方预先支付一笔保底金,这笔钱可以看作是最低保障。

然后双方约定一个分账比例(例如,发行方扣除发行费用后,净收益的某个百分比归制片方)。

如果分账收入超过保底金,则按分账收入结算;如果未超过,则保底金不退。

这是一种折中方案,既给了制片方一定保障,也让发行方有动力去做好。

纯分账——

发行方不支付保底金,直接约定一个分账比例,发行方在扣除其宣发成本(通常被称为“发行毛收益”的某个比例,或者约定一个固定金额)后,将剩余净收益按比例分给制片方。

这种方式下,制片方承担的风险较大,但如果影片大卖,收益也最高。

王盛一方倾向于“保底分账”模式,既需要新线给出一个体现诚意的保底金额以显示其对影片的信心,同时也要求在扣除合理的发行费用后,能获得一个较高的净收益分成比例(例如,不低于40%)。

他强调,《功夫足球》在亚洲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其商业价值,新线需要拿出与之匹配的资源和诚意。

新线方面,凯文·布朗则反复强调“文化折扣”和“市场培育成本”,试图压低保底金额和分账比例。

他提出,喜剧和体育题材在北美有特定的文化壁垒,需要进行一定的本土化剪辑和配音,这部分成本不菲,且效果未知。

“王先生,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北美观众对‘少林功夫’和‘足球’的结合感到新奇,但也可能感到困惑。

我们需要进行精准的营销定位,这可能意味着要放弃一部分原片的幽默感,以适应更主流的观影习惯。”布朗指着剪辑师初步筛选出的几个片段说道。

王盛在这一点上展现了灵活性,他同意新线可以进行适度的剪辑以适应市场,但底线是必须保留影片的核心精神和周星星独特的喜剧风格,并且最终的剪辑版本需要得到他的认可。

同时,他提出盛影传媒可以派人参与北美的宣传策划,提供文化解读和营销建议,以降低“文化折扣”。

谈判是艰难的,有时为一个百分点的分账比例,或者几十万美元的保底金额,双方能争论一个下午。

罗伯特·怀特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润滑剂角色,时而私下与布朗沟通,时而向王盛解释好莱坞的行规和布朗团队的真实顾虑。

为了缓解谈判的紧张节奏,也为了在非正式场合加深了解、试探底线,双方也会安排一些休闲活动。

他们去过洛杉矶附近著名的里维埃拉乡村俱乐部打高尔夫,在绿草如茵的球场上,看似随意的闲聊中,往往蕴含着对合作框架的再次确认或对分歧点的微妙试探。

王盛还受邀在布朗的陪同下,前往纽约短暂停留,在著名的百老汇观看了一场经典歌舞剧《歌剧魅影》。

在震撼的视听盛宴和热烈的观众反应中,王盛与布朗交流了对不同市场观众心理和娱乐消费习惯的看法。

王盛对全球文化消费趋势的洞察,尤其是对互联网未来对娱乐产业影响的预见,让布朗暗自心惊。

这个年轻人不仅对中国市场了如指掌,其视野和格局也远超普通的地域性制片人。

布朗私下对助手感叹:“他谈论流媒体和未来家庭娱乐的方式,让我觉得我们这些老家伙是不是快要被时代淘汰了。他仿佛亲眼见过未来一样。”

当然,这跟王盛向布朗家人公司支付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公安费,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