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盛影传媒院线电影宣发事业部的操盘手们,深知单靠视听营销和舆论引导,其热度的持续性和文化的渗透力仍有限。
要想真正将“仙侠”这个概念炒热,形成持久的文化现象,乃至反哺电影票房和未来的相关项目,必须引入更深层次的参与和互动。
就在十月二日下午,一场精心策划的联合发布会在京信大厦附近的酒店会议厅举行。
盛影传媒院线电影宣发事业部总经理亲自出席,并宣布了一项重磅活动:盛影传媒联合在国内青少年和通俗文学领域拥有广泛影响力的《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社,共同发起“今古传奇·盛影杯”全国仙侠短篇征文大赛!
选择《今古传奇·武侠版》作为合作伙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该杂志创刊于2001年(月刊),虽然创刊时间不长,但其依托于老牌通俗文学杂志《今古传奇》的品牌影响力,精准定位于青少年武侠、奇幻阅读市场,迅速聚集了大量核心读者,正是仙侠题材作品萌芽和生长的理想土壤。
其读者群与《蜀山传》的目标受众高度重合。
征文大赛的奖励机制极具诱惑力:
一等奖(1名):奖金人民币十万元整,并获得由盛影传媒提供的优先剧本开发机会。
二等奖(2名):奖金人民币七万元整。
三等奖(5名):奖金人民币四万元整。
优秀奖(50名):奖金五千元,及全年《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
入围奖(942名):获得大赛纪念证书及最新一期《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
总计奖励高达一千个名额!
十万巨奖在2001年无疑是一笔足以改变普通人生活的财富,瞬间吸引了无数眼球。
大赛主题明确要求: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仙侠、奇幻元素,构思新颖,故事性强。
旨在挖掘和培养仙侠文学创作人才,丰富仙侠文化内涵,并为未来可能的影视化改编储备优质IP。
消息一出,不仅在文学圈、写作爱好者中投下巨石,更通过合作杂志社的渠道、盛影自身的媒体资源以及互联网渠道,迅速扩散开来。
无数怀揣文学梦想的年轻人,以及被高额奖金吸引的写手们,顿时热血沸腾。
他们获取灵感的途径,首选自然是正在热映的《蜀山传》。
无论是走进影院,去亲身感受那光怪陆离的仙侠世界,以期激发创作火花;还是迫于经济压力或地域限制,转而寻找画质粗糙但能一睹剧情的盗版VCD/DVD。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扩大了影片的底层影响力。
虽然盛影官方对此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
《蜀山传》都成为了他们当下最直接、最生动的“参考教材”。
一时间,“仙侠”二字的热度急剧攀升,从一个相对小众的亚文化概念,开始破圈进入更广泛的公众视野。
影院里,多了一批带着小本子,边看边记的“特殊观众”;各大论坛(如西祠胡同、天涯社区的相关版块)和QQ群里,关于《蜀山传》剧情、设定的讨论,以及刚刚宣布的征文大赛,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
一种由视觉震撼延伸到文学创作,再由文学期待反哺观影热情的文化循环,正在盛影传媒精准的操盘下,悄然形成。
十月二日的夜晚,对于许多人而言,不再仅仅是休闲娱乐。
它可能是在巨幕厅里为幽泉血魔的声势而屏息,可能是在书桌前摊开稿纸构思一个属于自己的仙侠故事,也可能是在网络上激烈地争论着剑仙与魔修的强弱体系。
《蜀山传》的票房数字在悄然增长,而“仙侠”的种子,也借着这股东风,在无数年轻人心中深深埋下。
……
盛影传媒院线电影宣发事业部这么卖力搞宣传也是有原因的。
《蜀山传》在内地的各项版权,被公司以两千万元的价格,从中影和徐客手里买断了。
这部片子是中影进口片业务负责人引进的,结果暑期档恰好撞上《功夫足球》、《木乃伊归来》、《珍珠港》,没安排上映。
接着,《蜀山传》在港岛票房扑街了,随后盗版横行,前途灰暗,盛影传媒能给出两千万元的买断价,已经实属不易。
对于中影那位负责人来说,少赚也是赚,没亏就行,对于徐客来说,那真是亏到爆炸,他没想到中影内部的进口片业务和国产片业务竟有这般龌龊,对于盛影传媒院线电影宣发事业部来说,得把这两千万挣回来啊,不然部门奖金就泡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