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京城,暑热依旧。
京信大厦。
盛影传媒总经理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光线传媒的副总经理蔡怡浓拿着一迭文件走了进来。
“王总,又来了一批。”蔡怡浓将文件放在王盛宽大的办公桌上,那厚度颇为可观。
王盛放下手中《博物馆奇妙夜》项目筹备进度相关的报告,没有立刻去翻蔡怡浓放下的文件,只是随意问道:“这周第几批了?”
“光是明确通过我这边递话,希望寻求合作或拜会您的港岛电影公司老板、导演和独立制片人,这周已经不下十拨了。”
蔡怡浓苦笑道,“我的办公室电话,还有助理那边的线路,都快成港岛影业驻京热线了。”
《功夫足球》在内地的票房爆炸,首周末即破2300万,势头凶猛,眼看着就要向着破亿的奇迹冲刺。
这不仅仅是周星星个人影响力的胜利,更是王盛及其掌控的盛影传媒、中影盛世院线所展现出的强大制作、宣发和渠道能力的集中体现。
它向所有人证明,在内地,一部电影可以如此赚钱,可以引发如此规模的社会文化现象。
而另一边,他与成龙携手,总投资超过四亿的《博物馆奇妙夜》及“成龙快乐园”项目,更是展现了一种超越传统电影制作的宏大格局和资本魄力。
这种“影视IP+实景文旅+资本循环”的创新模式,让习惯了港岛狭小市场和单一票房回收模式的港岛电影人们看得眼花缭乱,心驰神往。
更重要的是,王盛与周星星、成龙的合作模式,给了他们极大的启发和想象空间。
与内地严格的合拍片规则(如主要演员比例、内地元素体现、剧本审查等)相比,王盛展现出的是一种更为灵活和信任的姿态:放手投资,给予创作主导权,利用自身强大的内地资源和市场网络进行保驾护航。
对于正处于低谷期、急于寻找新出路的港岛电影人而言,王盛这种“只出钱、出渠道,不轻易干涉创作”的“天使投资人”模式,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都有哪些人?”
王盛随意的翻开了那迭文件。
蔡怡浓如数家珍般开始汇报,这些名字,几乎串联起了港岛影坛的半壁江山,也折射出2001年这个特定时期,港岛影人北上的迫切心态:
徐客:这位“老怪”刚刚完成《蜀山传》(2001年上映),其对特效的极致追求与宏大叙事的野心,与好莱坞和日韩团队合作密切,但影片成本高昂,港岛本土市场难以回收。
他敏锐地注意到了《博物馆奇妙夜》所展现的奇幻特效与文旅结合的可能性,通过助手表达了希望与王盛探讨“东方奇幻新概念”的意愿。
他带来的项目意向书中,隐约可见后来《狄仁杰》系列和《龙门飞甲》等影片的雏形,但急需一个像王盛这样能理解其视觉野心并能提供庞大市场支撑的伙伴。
林晓明(寰宇国际老板):寰宇近年来在港岛发展稳健,但市场天花板明显。
林晓明亲自致电蔡怡浓,态度极为恳切。
他手里握有一些成熟的商业片剧本和系列片计划(类似后来《男儿本色》、《风暴》等警匪动作类型),但苦于合拍片名额限制和内地审查的不确定性。
他表示,愿意以任何灵活的方式与盛影合作,甚至提出可以由盛影控股项目,寰宇只负责制作和东南亚发行。他看中的是王盛体系能提供的“准入证”和票房保障。
向哗强(中国星集团主席):向氏夫妇的能量在港岛无人不晓。他们通过中间人递话,姿态放得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