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让美国人看大门(1 / 2)

木屋里的壁炉,木柴爆开一声轻响。

福特紧绷的脸,肌肉跳动了一下。

他的目光从陈山脸上移开,落在那份清单上,又移回来。

苏联。

克格勃。

这两个词,比清单上所有技术加起来,分量更重。

梁文辉站在陈山身后,感觉木屋里的空气像是凝固了。

他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一下,又一下,撞着胸口。

“研发中心在香港,我可以接受。”

福特终于开口,声音沙哑。

“但生产,必须在美国。”

他用手指点了点桌子。

“所有的工厂,所有的生产线,都必须建在美国本土,雇佣美国工人。”

“我要看到就业,看到税收,看到属于美国的工厂。”

“这是我的底线。”

陈山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口热气。

“专利和技术,归和记。”

“工厂和工作岗位,归美国。”

陈山放下茶杯。

“很公平。”

福特看着他,仿佛想从他脸上看出一点算计。

但他只看到了平静。

“清单上的东西,商务部会开绿灯。”

福特重新坐下,身体前倾。

“但是,陈先生,我需要一个保证。”

“我需要保证,这些技术,不会从你的香港,流到莫斯科。”

“美国情报部门,会进驻你的研发中心。”

“他们会负责安保,负责人员审查,负责监控每一个环节。”

“你接受吗?”

梁文辉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是引狼入室。

陈山端起那杯已经凉了的茶,喝了一口。

“我接受。”

福特靠回沙发里,闭上眼睛,像是耗尽了所有力气。

过了很久,他睁开眼。

“商务部会成立一个特别通道。”

“以‘美、日、港三方技术合作框架’的名义。”

福特看着陈山。

“这是给国会和五角大楼的交代。”

陈山站起身。

“总统先生的智慧,将为美国赢得未来。”

福特没有起身相送,只是挥了挥手。

梁文辉跟着陈山走出木屋,外面的冷风一吹,他才发现自己后背已经湿透了。

直升机的螺旋桨卷起巨大的风。

梁文辉扣上安全带,看着窗外那个越来越小的木屋。

他转过头,看向身边的陈山。

陈山正看着一份文件,表情没有任何变化。

仿佛刚才,只是赴了一场普通的茶会。

一周后。

五月花酒店,套房。

梁文辉拿着一份刚刚从使馆商务处传真过来的文件,冲进房间。

他的手在抖。

“山哥!批了!”

“商务部!第一批技术出口许可,刚刚通过!”

陈山正在看一份纽约分公司送来的收购报告,他头也没抬。

“念。”

“DEC公司的PDP-11小型计算机,二十台。”

“瓦里安公司的350D离子注入机,两台。”

“应用材料公司的AMC-700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两台。”

梁文辉每念出一个名字,声音就更颤抖一分。

这些过去只存在于绝密技术报告里的名词,现在变成了一张可以兑现的提货单。

“知道了。”陈山翻过一页报告,声音没有任何起伏。

梁文辉愣住了。

“山哥,这就……完了?”

陈山放下手里的报告,抬起头看他。

“通知钱穆老先生。”

“告诉他,可以跟港大提,我们和记,要跟中文大学合办一个学院。”

梁文辉的脑子飞快转动。

“把我们从美国请来的所有专家,都安排到这个学院里任教。”

“学生呢?”

“我们自己招。”

梁文辉马上想到了关键。

“山哥,美国那边,一定会要求对所有入学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

“尤其是这种接触核心技术的学院。”

陈山嘴角扯了一下。

“正好。”陈山看着他。“用他们的规矩,来办我们的事。”

“告诉学校,这个学院招生,门槛要高。所有申请者,我们都要严格筛选,宁缺毋滥。”

“你给雷洛打个电话。”

“告诉他,我需要学生。”

“家庭背景,必须绝对清白。”

梁文辉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懂了。

美国人的安全审查,成了一道完美的防火墙。

他们可以借此拒绝任何他们不想收的人。

他们真正想要的人,会带着雷洛警队伪造的天衣无缝的身份,光明正大地走进这个学院。

而这种“清白”,只有一个地方能提供。

“我马上去办。”

……

一个月后,香港启德机场。

几架隶属于美国空军军事空运司令部的C-5“银河”运输机,降落在专用的货运停机坪。

巨大的机腹舱门打开,一个个印着“美国政府财产”和各种设备公司标志的巨大木箱,被缓缓吊装下来。

钱穆带着几个从内地过来的老专家,站在警戒线外。

这位见惯了大场面的学界泰斗,此刻扶着眼镜框的手,也在微微颤抖。

他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死死盯着一个印有“Varian”标志的木箱,嘴唇哆嗦着。

“离子注入机……真的是离子注入机……”

“老张,你看那个!那是应用材料的C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