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 第215章 安不纳港的自由

第215章 安不纳港的自由(2 / 2)

然而好景不长,李崇文的“焚书坑儒”激起了他们的愤怒,纷纷在报社登报、在学校演讲鼓动学生。

这些人未必不知道南华政府为什么这么做,南华发展得特别快,特别是安港、琅琊、长安、洛阳这几座城市已经有了大都市的模样了。

其他暂且不谈,南华政府解决了老百姓吃饱饭,这个困扰中原当权者几千年的历史问题。

他们完全知道这个分量有多重,但是看得越多,心里越担心,因为李崇文不用他们,搞马上治天下,用了一帮工匠、农民和丘八,就可以把国家治理的很好,那他们这些兼具东西方之长的文人士大夫的价值在哪里?

在这些人眼里,他们才是理所应当的国之柱石,不管是中原、是南华、还是东南亚各个华人国家,都应该把政权交给他们,垂拱而治,把他们奋斗的果实让出来,可现在呢?

就连尊重他们的华商也开始变少了,求着他们收徒的华商也越来越少了,南洋的年轻人已经开始不相信他们这套东西了。

南华政府在安港实行言论自由,这里还有着鹰酱的驻军,在他们看来,他们在这里骂南华政府、批评李崇文也不会有什么事。

特别是,在他们申请的抗议游行示威活动被特区政府通过后,他们的底气就更足了,骂李崇文都没事,那自然要骂得更多,批评更多了。

但是,教授们的行为却让这些华商感到恐慌,在东南亚这片土地上,南华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

还有,他们将近一半身家都投到安港,他们不敢得罪南华政府,更不敢得罪李崇文。

于是,华商们纷纷取消捐助,切断和这些教授的关系。

没有了社会的捐赠,大学经费的减少,只能效仿本土,对一些不重要的文学类专业进行合并或者取消,并辞退这些专业的教授。

学校对于的解雇行为解释是,这属于聘请合同中提到的不可抗力因素,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至于各界的反应比较平淡,学生们也就是讨论几天,然后该干嘛干嘛。

安港这两所大学是南华政府和鹰酱大学联合创立的,学校的理工科教授都是特区政府从西方国家和日本高薪聘请过来的。

来到这两所大学上学的学生,家里在南洋非富则贵,他们来这里不是结交人脉,就是通过这两所大学,前往鹰酱和日本留学,根本不关心这些事。

真正感到兔死狐悲的,还是大学里面的一些民国教授,虽然他们和文学类的教授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没有一名教授愿意这些教授被辞退的,哪怕理由正当也不行,谁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自己,所以他们积极行动起来。

“长官,任由这些大学教授在报纸上和大学里乱话,是不是不太好?”陈元济看着外面抗议游行有些头痛。

“言论自由,这是总统定下的规矩。”

“只要他们没有违反特区的法律,我们就不能逮捕他们,自由在特区绝不能成为一句空话。”

“道理是这样的道理,但安港现在乱糟糟的,让人看着就烦。”

陈元济也知道有些底线不能破,这对安港的形象很重要,李总统当初承诺过,安港特区必须有言论自由。

除战时的情况外,安港不会存在任何形式的审查制度,新闻媒体享有极高的言论自由,对南华政府的所作所为,都可以报道,哪怕指着李崇文的鼻子骂都可以。

当然了,安港特区言论自由并不是什么都被允许,有着事后处罚的特殊规定,教唆罪、诽谤罪、妨害公共秩序罪等等罪行,按照安港特区的相关法律,进行严惩。

安港的全面开放的政策,是李崇文一个的想法,他想把安港打造成东南亚的贸易、金融、科技和教育中心,想把整个东南亚、乃至东亚的资金都吸引到安港,这样南华政府未来工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就可以在安港进行筹集。

同时,也可以借助安港在金融、贸易等等领域,整合东南亚的资源和市场,让安港成为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