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掌声,没有欢呼,甚至没有议论。
观众们仿佛被那最后的枪声和接踵而至的死亡与疯狂抽走了所有力气。
每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剧震撼中无法自拔。
空气中弥漫着巨大战栗和哀恸。
《雷雨》那沉重的大幕下已近半分钟,黎塞留厅内那死寂般的震撼才被第一声迟来的掌声打破。
“Bravo!”
“Brava!”
呼喊声起初是零星的,带着哽咽,随即如同燎原的野火,轰然席卷了整个剧场。
掌声变得雷鸣般响亮,密集得没有一丝缝隙,中间夹杂着激动万分的喝彩。
观众们仿佛要将方才观剧时压抑的所有情绪——震惊、恐惧、怜悯、以及对这出伟大悲剧的敬畏——
全部通过这疯狂的鼓掌和呼喊宣泄出来!
大幕,在震耳欲聋的声浪中,再次缓缓升起。
首先出现在舞台上的,是那些饰演仆役和次要角色的演员们。
他们整齐地站成一排,向台下鞠躬。
接着,饰演“纪尧姆”和“拉维尔涅”的演员走出,他们的形象虽然令人憎厌此,但此刻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两人深深鞠躬,脸上带着演员脱离角色后的谦逊。
然后,是饰演“马塞尔”的演员。
他那充满抗争精神的形象,尤其是与拉维尔涅对峙的悲愤,赢得了许多年轻观众和进步人士的掌声和呼喊。
真正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饰演“安托万”的年轻演员走出时。
他那纯真、善良,最终却被无情毁灭的形象,赚取了无数观众的眼泪。
此刻,女士们一边用力鼓掌,一边用手帕擦拭着眼角,高喊着“Bravo!可怜的安托万!”
仿佛在哀悼一个真实逝去的生命。
气氛在“芬妮”和“玛德莱娜”的扮演者出场时变得更加热烈。
她们脸上还带着未干的泪痕,两人那种在无知懵懂中陷入可怕的命运漩涡的悲剧形象,引发了广泛的同情。
欢呼声和掌声几乎要掀翻喜剧院的穹顶。
而当饰演“爱德华”的演员走上台前时,掌声达到了一个新的峰值。
他将爱德华那在情欲、伦理、绝望中挣扎最终走向毁灭的复杂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观众们用持续不断的、震耳欲聋的“Bravo!”来表达对他演技的最高肯定。
他甚至不得不连续三次单独走到台前,向不同方向的观众鞠躬致意。
紧接着,全场瞬间屏息了一瞬——莎拉·伯恩哈特,饰演“玛德莲夫人”的传奇,出现在了舞台上。
她依旧穿着那身深色的戏服,脸色苍白,眼神似乎还残留着疯狂的余烬。
她仅仅只是站在那里,微微颔首——
“Brava!伯恩哈特!”
“莎拉!万岁!”
疯狂的欢呼声和掌声如同海啸般爆发,几乎要将她淹没。
观众们全体起立,包厢里的绅士淑女们也顾不上仪态,探出身子,用力鼓掌。
鲜花开始从各个方向抛向舞台,娇艳的玫瑰、百合、鸢尾花束,如同雨点般在她的脚边。
很快,舞台前缘便被花束铺满,几乎形成了一道花墙,几乎淹没到了她的脚踝。
这不仅仅是对她今晚演出的赞美,更是对这位舞台皇后无上地位的致敬。
然而,今晚的荣耀并未止步于演员。
就在掌声稍歇之际,一个清晰的声音从池座中响起,随即被无数个声音汇成洪流:
“作者!”
“作者!”
呼喊声整齐划一,充满了不容拒绝的热情。
这是对戏剧灵魂——剧作家——的最高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