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徵宗的字画是真的很不错,而鸿胪宴一开,总不会像山野村夫那样,只是吃吃喝喝吧
君子六艺,总是要展示。在天下才子中,官家一举夺冠,官家会有多么高兴,这都不用说了。更重要的是他这个组织者,官家绝对会牢牢记住他。
可问题是咱们这位官家与杨广不同。杨广是表面爱文采,但是谁家比他强,事后他非整死那人不可。而咱们这位官家是爱文学胜于一切。以这士子的文采,是必然要出名的,事后官家知了他的名姓,他却没有参加,官家是会不高兴的,这鸿胪宴也就称不上成功。也就白忙活一场。
呸呸当今官家岂能与那隋炀帝独夫相比。
宋徵宗是与隋炀帝不同,但总归是皇帝,单只这个名头也就够了。这也是他犹豫不决的原因所在。
没人想得罪皇帝,就是蔡京也不想。
拈着胡须,仔细掂量其中的得失。
“相爷,梁公公来了。”正这时,下人来报,梁师成来了。
“快快有请。”
不片刻二人相见,一片寒暄。这才切入正题。“梁公公,您怎么来了”
那太监一笑。“咱家也就是劳碌命,官家自从在那儿听了曲,便时时思起那位才子,所以这才着奴才打听,才子们几时入京”
“那儿”是哪儿,蔡京自然知道,这是高俅搞的鬼。只是这事虽名声不好听,却也碍不着他什么事,这才装聋作哑。
蔡京知道“那儿”是哪儿自然就不会打听“那儿”的事,而是回道:“这刚刚过年,不方便召士子们进京。请梁公公转告官家,这太后大寿之日,士子们必然全然到齐。”
说着,便有家仆送上行仪好处。
梁师成心满意足的回去了。
王甫这才敢插话道:“蔡相,这事你看”
本来在王甫眼中,一个小小的秀才,划了也就划了。不看自己这进士都没资格参加吗
可偏生便这么巧。这个秀才的名号竟然会为官家所知。这一下,这小小的秀才就不是他这个校书郎可以做主的了。
不过宁采臣恐怕不会知道,他这个小翅膀是越扇越有力。让王甫提前悟通了“领导有个好印象,比什么都重要”,在后来蔡京复相一事上,更是出了死力。
蔡京担心的就是这个,不过官家都开了口,他似乎也没什么选择。“就这么办吧”
王甫刚应了,他又说道:“等等,这旨意就不要发了。反正今年有恩科,有识之士都会来。到时明发上喻吧”
王甫听了,问道:“万一这科他不考呢学生听说这人对考试并不在行。”
“这人来与不来,老夫也决定不了。来了是天意,不来也是天意。”
“可是,可是”
蔡京知道他要说什么,对这文人来说,有圣旨邀请,和没有圣旨邀请,绝对是两种全然不同的层次的事。为了获得这么份圣旨,下面做了多少事,耍了多少手段,他并不是不知道。就连用他名号的也不在少数。他只是不予过问罢了。
这傅仇告自己的刁状,他的学生入京,自己是阻不了了,但是这旨意,自己却可以不发。
宰相肚中能撑船,那是旁人,咱蔡京不是。
这边宁采臣的圣旨被挡没了。不过蔡京显然没有想到这宁采臣是个穿越者,还是没有多少古文底子的穿越者。
如果说真正的才子恨不能一举成名天下知,可他却还在为温习古文而努力。
这对别人是“恩”科,对他却是避之唯恐不及。
也就是今年的科考,宁采臣是十有不会参加的。到时候蔡京交不出人来,不知一代奸相的脸色会变成个什么样
也许他会迁怒宁采臣,但是幸好这宁采臣还有个不善科考的名头,否则倒是有可能会被打入这不学无术的耻辱柱上。
别忘了,录取宁采臣的傅仇傅大人可是告过蔡京的黑状,所以宁采臣若真惹到他,他顺便连宁采臣同时整了,也并非不可能。
远在杭州的宁采臣此时正由村人赶着牛车去回礼。这天地端雪初融,野外没有多少人在。同样的,宁采臣的礼物也没多到要用牛车来装。只是这一呢,村中只有牛车;二呢,他是个书生。二十斤。
二十斤,便是他的极限,可是这古代的土布那叫一个厚实,每一匹都有几十斤重,他想拿动,这身体继续锻炼是关键。
卷二:出门第55章、离魂
更新时间:201261411:05:04本章字数:4083
这么重的布料,古代人是扛了就走。这让宁采臣羡慕之余,也决定加大对自己现在身体的锻炼。
“怎么着,也得上四十斤。”他自语着,思索着可以进步的空间。
“山莲,山莲,你在哪儿在哪儿啊”山风吹送着凄凉的呼喊声。
“这是”好耳熟的声音。
赶车的村人说:“这是茅相公。听说他喜欢的女人失踪了,他每天每天地在山上寻找、呼喊。想必是疯了,真可怜”
宁采臣没有想到这茅士学还是个痴情之人。由于宁采臣在上层并没有关系,所以他并不知道什么为太后祝寿的事。在他眼中这茅士学就是个脑残的官二代。
仗着父荫做威做福,他可以理解,可痴情,这显然出乎他的意料。
后世不是没有痴情之人,为女友跳楼跳海的都有,但那是指普通民众。至于官二代、富二代们还真没听说过,他们更多的是女人成堆成群。
看到他这么痴情,什么怨恨,都消散了。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宁采臣说不上来是同情这茅士学,还是同情那女妖。
妖怪到底是什么,他说不上来。他只是很同情他们,有爱却不能在一起,总是让人同情的。
他只是很庆幸,当时不是自己拆散的他们。
宁拆十堵墙,不拆一门亲。
以前只是听说,现在却明白了。只是看着,都替他难过,更不必说是亲自去做了。
“走吧”拍拍村长,就想离开,后面却有一人急奔而来。
“采臣,采臣。快回去,你母亲病了。”
报信的是王二叔,他是猎人,脚步很快,一辆牛车,他很轻易地便超过去。
“二叔,我母亲怎么样了”宁采臣赶忙问道。
“我也不知道,今天去你家,本想看看你这在不,却看到你母亲倒在地上,我现在正去县城去请大夫。”
“二叔,你快去。我去看看母亲。”母亲病倒,宁采臣再顾不上回礼,匆匆往家赶去。
到了家中,果然母亲躺在了床上,一动不动,不是还有呼吸,几乎和死了一样。旁边有村中几个婶子们表忙照顾着。
“母亲这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