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埃及有条尼罗河,是生命的粮仓,养育了世世代代埃及的人民,孕育了尼罗河文化。提兹那甫河是我们生命的源流,但千百年来,河浅水少,我们的祖先原是一个上万人的族群,到了二十一世纪,只剩下不到几百人。
“那是因为土地沙漠化的结果,据统计,在二○○一年,中国荒漠面积已达国土的二成七,总共二六二余万平方公里,西起塔里木盆地,东到松嫩平原,形成一条长四千五百公里、宽六○○公里的黄色地带。从一百多年前起,因为人口蕃殖,耕地滥垦,水土流失,气候反常,每年沙漠线向内地推进近百公尺。土地变成沙漠以后,树木枯萎了,草原消失了,水气蒸发了,气候更干旱了。
“尊敬的教长,我知道您来自巴基斯坦,您那里没有浩瀚无际的沙漠,您不会理解我们对风沙的认知和感情。”
阿里咳了一声,说:“其实我们国度里也有沙漠。尤其我常去麦加朝圣,我见识过,也领教过沙漠的宏伟壮丽。”
沙雅说:“是的,沙漠是宏伟的,但也是残酷的。”她的眼神逸向遥空,但坚定的意志,却吐露了她一再掩饰的主题:“我家里只有父母和我三个人,唯一的哥哥在我出生前就饿死了。母亲一直想说服父亲到北面的莎车城谋生,那里母亲还有不少亲友,可以过着平安幸福的日子。
“我记得很清楚,在我十岁的时候,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有一次发高烧,昏迷了三天。我醒来时,听到母亲正与父亲争执。
“母亲哭着说:沙雅要走了,我们也走吧
“父亲正替我擦汗,说:你走吧我不能
“死守在这里有什么用
“没有用
“为什么要等死
“这祖先留下来的地以前有二十亩,今年只有五亩了
“明年呢更少了
“要等
“为啥
“等到了才能走
“等得到吗
“等不到也得等
“为啥
“做人呀
“做人也要像个人,这样连羊都不如
“不能对不起祖先
“死了对得起吗
“死了还有沙雅
“母亲哭得更大声了,父亲也跟着抽泣,两个人半天没说话。我感觉得到,我的脸上有四只手,四张棉花布,各沾了一点凉水,在我脸上揉动。
“除了那凉凉的棉布外,还有一滴滴的、热滚滚的,粒粒淌在我心头。”
沙雅的眼眶红了,她强忍着,上牙咬着下唇,停了一会。这些议士们养尊处优惯了,有的来自大都市,有的来自富裕的国度,就算不是,也是出生在所谓人类创造奇迹的时代。就算苦过、穷过,那也是淹没在遥远过去的一粒尘灰。
伤痕文学曾风靡一时,又有几个人相信其中的真实呢眼前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同在议事堂共进退的同僚,从她眼里和口中吐出的真实,感应的力量就放大了无数倍。不需要虚拟幻景,人人脑海中已浮出一幅鲜明的影像。
沙雅继续说:“怎么办呢母亲问。
“交给真主。
“真要沙雅守这地
“我没死,我守。
“守多久
“到我死,沙雅要守就让她守。
“沙雅才十岁,没死,就送走了。
“不能,我挑水去。
“挑水我感觉到母亲跳起来:不许
“挑得动
“我去
“要走十里路能挑多久
“不挑了几十年
“人用的不多。
“那就挨饿。
“母亲不说话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一家三口,一年光靠一季哈密瓜是不够的,还要种棉花。这次河水枯了两年多,棉田要水,十担水才能灌一次田。而父亲年纪大了,挑一担水来回要个把钟头。
“那时我还要上学读书,那是祖先的规矩,也是父亲坚持的,他拼命种棉花,就是要挣钱给我读书。在先读书全由国家负担,到世纪初,中国的学生有两亿之多,而国家刚进入开发中国家,百废待举,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再说印书要造纸,造纸要砍伐森林,砍了森林就破坏水土保持,气候更恶劣了。
“记得我的学校是由外界资助的希望工程,学校很远,要走六公里路。而所谓的学校,只不过是间能挡风沙的房子,几根木头钉成的桌子。但是那里有一位老师,十个同学,至少有人能教我们。只是老师们来来去去,没有一个愿意教上半年的。
“我们的课本是免费的,是内地学生读过的旧书,往往破烂不堪、残缺不全。练习本要买,铅笔要买,一个学期一块钱。那时候一块钱在国外买不到一个面包,我父亲却要挑五十担水吃饭要钱,衣服也要钱,在家里可以将就,上了学,就算再穷,父亲也要我像一位穷公主
“父亲苍老得很快,衰弱得更快。我常常跟他讲,不要读书,要做工去。
“父亲总是冷冷地望着我,说:真主要怎样就怎样
“我说:真主没要我读书
“有,水就是书,没读,就得挑
“母亲说:你是家里唯一的希望,读书去。
“是的,我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也是千百年来祖先最后的希望。
“幸而在二○○四年,希望工程改建成希望工厂,生产一种电子书包,它和教科书一样大小,但是比较轻,一本书包可以装一百本课本。它以太阳能电池驱动,我们只要每半年在阳光下晒晒书就可以用了。
“这种电子书包就是当年的简单型私人电脑,可以上网,可以下载资料,可以透过远距教学向老师请教。但是那时私人电脑售价由美金一千元到三千元不等,再加上软件及其他配件,一般要上万,但电子书包只卖三、四十元,而且穷人免费。
“各位知道电子书包的意义吗若非它的出现,二○年代以前,人类社会的贫富分化,就足以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就算没有大战,也会有各式各样的社会改革,甚至是武装革命
“为什么当年的私人电脑是种奢侈品,全世界只有三种人够资格享用。第一种是权利的所有者,诸如政府、大企业以及各种服务机构,第二种是从事科研的学者专家,第三种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经济地位的高级知识分子。
“在世纪初,正式的统计数字表明,当时全世界共有三亿台可用的私人电脑。三亿台而世界人口却有六十亿只占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九十五呢他们被刻意遗忘了,于是他们变成电脑盲
“人人都知道,人类的交通系统,由初民的航海转到陆地的铁、公路,再转到天空。而交通的内涵则由货物、人,进而转向资料、讯息,和物流、金流、资讯流。
“物质是有限的,一个人得到了,称之为占有,称之为所有权。人为了争取这种物质的所有权,打打杀杀,写下一页又一页血腥的历史。而资讯是无限的,是一种新的生命,只要出现了,就会无止境的传播、复制。
“一些拥抱着私权私利的人,发明了知识产权的观念,用各种社会公器设下各种障碍。或立法,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