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宇宙游子 > 分节阅读 115

分节阅读 115(2 / 2)

那人与另外两个人商量了一会,三个人突然屈膝跪地,说:“如果各位不肯和我们一起回去,我们就永远不起来。”

姜森忙说:“请起来,请起来”他拚命拉其中一个,三个人还是文风不动。

文祥也上前帮忙,说:“三位请起,大家好商量”

那人说:“我们奉大神的命令前来,请不到各位,是不能回去的”

文祥与姜森交换了一个眼色,姜森点头表示同意,文祥说:“好,我们跟你们去三位先请起来吧”

三人这才欢天喜地的站起来,为首的一个说:“我叫荷塞,各位请跟我来。”

众人不好再推辞,便随着荷塞往下城走去。

文祥边走边问:“你们是不是找错人了要我们去做什么”

荷塞说:“没有错,但不知道做什么。大神通知我们,说非请到你们不可。”

康东布雷原是流传于非洲达荷美和奈及利亚等地的宗教,大神“赞古”能附于人体,与人沟通。和海地的巫毒一样,康东布雷也是黑人代代信奉,一直流传到现在。

宗教本是人性最原始的需求,任何人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人生充满太多的惶惑与未知。人的价值就在于永无止境地追求认知,而追求的第一步,便是先假定有一种高于人的力量--神。

在对神只的信仰下,人心安定了,始得抽丝剥茧,逐步将未知变成已知,进而创造出人类文明。“神”永远存在人心,就像“一”这个数字,即令无限微分下去,永远也不可能等于零。无论最终的答案是“什么”,人还是会追问:“这个什么来自什么”

然而,人智有高低、程度有深浅。人的认知随着经验累积,又藉着教育逐代传衍。在同一地缘环境中,基于社会条件,族群间生存竞争愈激烈的,积累的经验也相对的愈丰富。成功的族群必然是规模较大,生活较稳定的农业社会。

非洲是人种的发源地,有理想的游牧环境。一千多万年前,近赤道一带的平原雨量充足,水草丰美,各种动物麇集而居。人类的祖先原是灵长类的一支,因树上发展的空间有限,而族群间竞争压力不断增加,最后只得下到地面寻觅食物。

地上的猎食者众多,事实上危险性更大,但是对感官灵敏、动作机警的动物反而有利。经过长时期的演进,灵长类动物能利用后肢站立,以前肢摘取食物,而头部保持在最高点,大大的增进了观察、辨识的感官功能。

直立的动物甚多,企鹅、猫鼬、袋鼠等均是,唯有灵长类成长在树上,为了能顺利地悬藤倒柯,遂发展出灵巧的前肢。下到地面后,前肢又成为理想的觅食工具。

根据生物进化的规律,任何器官使用越频繁,其功能进化越快。手的应用涉及感觉、转动和控制三种功能,都需要大量讯息处理。由考古的证据可知,到了约百万年前,人脑的皮质层容积骤增,已与现代人相去不远。大脑是主控各种讯息的枢钮,而手的讯息大概就占了大脑容量的三成。

三成不能算多,但是手部讯息却是汇总所有经验的必要管道,也是“用”的根本。失聪、失明的人,只是失去一种重要的刺激讯号,对“体”的认识不够完整。但是如果没有手部的讯息,就算有“体”也不能有所“用”。

人对“体”的认知是主观的,“用”则必须客观。而人智的成长,一定要主客观调和、体用兼备、手脑同习。

今天,大脑的功能已属常识范畴,在过去却一直是最玄秘的领域。中国人是最早了解“手脑并用”的民族,孔子是第一个倡导“学而时习之”的伟大教育家。后人怠惰因循、四体不勤,以为学习只要用脑就好,到最后,人变成了只会记忆资料的活机器。

然而,在对神的追求与认知上,人类确实只能用脑而不能动手,也就是只能想像而无法印证。因此,在人类知识范畴中,对神的认知一直无法用经验法则理解,往往陷入绝对主观的迷雾中。

对博学多闻的劳心者而言,神的观念只是一种认知体系,可以导向主观的意识信念。而习用肢体的劳力者,如果没有受过教育或经历浅薄,便会陷溺其中而不知所从。在现实社会里,基于利益分配的客观条件,用脑力者很少参与劳动,用体力者也很难获得高深的知识。于是主观与客观分道扬镳,互不相谋,以致“神”一直存在于各个社会、各种阶层,在上者以之荣耀一己,迷信者则自迷自醉。

当非洲黑奴被殖民帝国的贩子卖到世界各地后,黑奴由于地位低贱,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唯一的安慰与团结的力量,都来自原始的信仰。到了二十世纪,科技发达,知识普及,基督文明受到极大的冲击,而非洲的原始宗教反而随着政治及经济的解放,触发了新的机遇,而有了脱胎换骨的新面貌。

巫毒传到海地后,法国人视做一种迷信,曾大力压制,信徒必须秘密进行活动,所以衍生出棺尸的仪式。而康东布雷传到巴西,因为国情不同,很快就与印地安土着的信仰混合,除了降神还保持原貌外,举凡舞蹈、击鼓以及纹身化装等,都与原来的巫毒不同。后来在教义、教规和祭祀仪式方面,又与天主教相融合,形成了巴西特有的宗教。

康东布雷的组织很松散,巴伊亚是这种宗教的大本营,却有好几个不同的系统。在二十世纪,康东布雷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信徒捐献与观光营收。到了新时代,每种宗教都以信徒的数量及参与的次数,作为资源分配的根据。

由于文明人酖迷虚拟实境,终年流连梦乡。在巴伊亚,康东布雷的教徒大约只有三万名,却有六个自称“大神”的女祭司。这六个大神累经谈判,却一直纠纷不断,不能确定彼此的地位。也因此当局无法以信众人数分配资源,只好以参与活动人数之多寡为依据,这一来便形成相互挖角,各凭神通的混乱局面。

邀请五人前往的,是一个势力最小的神会。女祭司叫卡奈娜,她很有进取心,短短数年间,将一个只有数十名参与者的组织,扩大到拥有三百多名信徒经常参加神会活动的团体。她最拿手的一种“神迹”,就是在神会中自由与信徒对话,大谈个人隐私。

这一来,另外几个大神紧张了,反而彼此团结起来,严格限制信徒参加卡奈娜的活动。她开始反击,对方也不示弱,在电脑城内因有当局的限制,他们便到郊外决斗,几次交手下来,双方元气大伤。

众人离开上城,转到地下层,居然已有一部大型气垫车在等候。上了车,文祥追问荷塞:“我们素不相识,大神怎么会叫你们找来”

荷塞说:“我不知道,我只是接到影音通知就来了。”

文祥问:“到底要我们去做什么”

荷塞说:“我不知道。”

文祥问:“要去哪里”

荷塞说:“我不知道。”

衣红实在忍不住了,说:“那你知道什么”

荷塞还是说:“我不知道。”

文祥问:“你什么都不知道,那怎么走呢”

荷塞说:“这是自动驾驶。”

衣红问:“车子是哪里来的”

荷塞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杏娃在四人耳中问道:“你们为什么要问这些”

文祥用指语答:“我要知道自己的立场。”

衣红则回答:“我要知道对方的立场。”

杏娃说:“我懂了,这就是人性论的用处”

衣红说:“不这是人性的好奇。”

文祥补充道:“有立场才能判断利害。”

杏娃说:“你们真想知道,要不要我告诉你们”

衣红说:“快说”

杏娃说:“车是下城一个租车公司租来的”

凡是涉及宗教活动的,当局特许车辆直驶城外,以方便信徒聚会。出城后,便一直向南行去,气垫车在草地上飞驶,转瞬间到了一个约有百余户人家的滨海原始村落。原来这里的居民和崇左附近的很相似,不愿受束缚的人经常可以回到大自然,享受一下湿风热潮的蹂躏,与蚊虫、苍蝇搏斗一番。

车才刚停稳,前面茅草房里就冲出一个头缠白布,身被白袍,眉毛连成一线的彪形大汉。他哈哈大笑道:“不错就是他们通通给我绑起来”

第四十二回画楼西畔桂堂东

事出突然,众人猝不及防,鼻端猛然闻到一阵香气,立时头昏目眩,四肢酥软,纷纷倒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