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有美就有丑,有善即有恶,一切现象都是相对的,作用力必然启动反作用力,事情该发生,就一定会发生,何必计较可不可能圣人不过无为而行,不言而教,得失成败都毫不考虑,时机到了,是动就动,是静就静。
既然要为文化尽一分绵力薄材,该怎样做,就怎样做,还考虑什么可不可能呢于是,我又开始了“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忘龄之旅。如果只是为了学习,以自己过往的不良记录,大可以鸣金而退了。然而我只是希望从科学知识中,找出一条攸关人生真相的康庄大道,哪里是难易成败所能阻挡的
当然,任何一个念头,都不是突然从石头中蹦跳出来的。早在一九七六年,我就自资出版过层次论一书,试图用一个统一的方式,解释宇宙中所有观念。回想过去半生,迂回典折,个人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既无所得,又无所失。没有受到虚名、物欲、家累、业障的羁绊,才能长保平静的心态,破除万难,不顾一切,勇往直前。
一九九八年六月,我完成了智慧学九论一书。在书中,我用一种系统观念,由能量的变化、物质的形成、作用力的机械理论、时空的性质以及宇宙的进化等科学论题,再经认识及观念的产生,一直谈到思维、人性、价值、行为等。我尝试对人类已有的知识,作了革命性的剖析及合理的解释;这种诠释,我称之为“概念常识”。从此,人类的智慧可以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常识体系上,人人可以透过这种认知,直达真如。
智慧学九论内容枯燥,却是对宇宙真理之论述。“九论”代表了各种不同领域的认知,可以说是人类文明最终的“大统一论”。我当然知道,在成为大众的思维常识之前,相信人生认知与宇宙真实为一体的人不会太多。但在不久的未来,人类文明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读者不妨拭目以待。
更重要的是,我把多年钻研的“概念网络后更名汉字基因”,作为该书中认知定义的基础。因为在我的体系中,“智慧学”即为“系统概念学”。概念本是智慧的根本,但若概念不能系统化,即代表智慧不可能被应用。一旦概念系统化完成了,电脑的“自然语言”即属可行,自然语言竟功了,“人工智慧”必将接踵而至。
这样庞杂的体系,其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好在经过多年摸索,这一切构想都已成为具体的事实。只是,道德经第二十九章有言: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羸或强,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个人是非成败可以不计,但人类的前途却不能不顾。为此,我在智慧学九论将行出版之际,就计划用通俗的手法,把理论化为常识。生命的职责是启发继起的生命,一代的努力,只是另一代的基石。理论性书籍不过是知识,影响力仅及于相关从业者。小说故事则不然,一旦成为普通的常识,必将点起炀炀火苗,成为世世代代的认知。
由是,我把宇宙浪子推上了舞台,它可以说是智慧学九论的普及版,又是我从事动画制作的试金石,也是我在漫漫岁月中,由电脑、文字、文化、艺术、技术、科学、小说、戏剧、动画等,进驻智慧旅途之中站。
我把超轶现实的幻想,建立在实际的理论上。读者一方面神游太虚,一方面把科学当作常识,接受一些崭新的观念。本书的主旨,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释人生的真谛--由“我”的私念出发,逐步迈入宇宙之智慧。只不过鉴于人的观点、立场太多,在故事中不得不分别用各种题材详加叙述。
于此我打算再以故事、小说为蓝本,设计“全自动立体动画制作系统”详见拙着多媒体导论。我的理念是,先大量设计人物、角色、服装、道具、场景等,使之具有“常识特性”,建立一完整的“真实模拟库”。再以程式控制动作、声光、镜头运用及剪接等技术性工作,并以文字为理解介面。完成之后,只要作者输入分镜剧本,系统便自动将之摄制成立体动画影片。
我是个拓荒者,一个永远脱离现实的异乡人,生在不正常的乱世,不能不以非常的手法行事。多年以来,我跨足各个行业,非为贪多,实在是当今国人水准太差,差到人人羞于抬头,个个信心皆失。一行差是差,十行差也是差,而行行皆差,则不能谓之差而已,是应知耻矣
廉颇斗志不老,不管做什么,我不问时贤看法如何,但问自己所为,能不能说得上“不差”过去从事电脑研发,绝对“不差”如今转战思想界、科学界、文化界、艺术界,“自命不差”其他且留待历史证明。
宇宙浪子仅为此一系列小说的基本平台,计有近二百万言,分十二集,每集八回,每回约两万字,各回均以七律一句为回目。这种写法可以节省很多构思的时间,如同非标题音乐一样,既能参考诗句的感触,又不受其束缚。我只要想好主题、题材,思路就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就这样,藉自己发展的中文系统之助,每天可写万余字。
由一九九八年九月起,前五集只用了三个月,一九九九年三月加入文化传信企业集团,第六、七集是在文传工余时间挤出来的,后五集则是自二○○○年十一月起,三个多月内杀青。我写完了,再请沈红莲校对、考证、修辞,彼此合作无间。
在此期间,又完成了中文二○○○平台、中文cu、电子书包、网络电脑等多项工程。以后是市场推广、产品生产及行销,我无意参与,拟致力于“理解系统”及“三维动画自动着色”,以便将本书转成动画。
本书所要描述的,是智慧成长的阶段历程。其中文祥及衣红代表感性的觉者,而电脑代表理性的追求者,两者共同象征人性。人只有在面对问题时,主观个体才可能有所觉,有觉而后始能悟。而人之所觉所悟者,乃人生之灾、情、名、利、权、贪六关,以及人际间种种赞成、反对,有道、无道,群体、个体之客观立场。合计为十二种考验,而通过考验唯一的方法,是秉“心斋”,“无为而为”,也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把这十二种考验化做多段小故事,再罗织成为一体。小说之结构以思想为经,真实为纬;以科学做基础,用神话充素材。期能令求道者盛,悟道者明,得道者智。最后本书成为我工作的蓝图,按照发展的情节,尽力将它兑现。
宇宙浪子之构想,来自三十年前,在洛杉矶的中国戏院中,阿瑟c克拉克的“2001年”首映,令我一直浪游到今天。少年时期我深受还珠楼主的影响,很想写一些幻想小说。猛一见到科幻影片,我知道了,那将是我的归宿。
由于当今各种问题丛生,人囿于成见,往往看不清问题的本质。在本书中,我先假定举凡人的生命、生存、生活等问题都已彻底解决,到那时,人还能有什么问题由于人性千古不变,以时代的变迁为导函数,再将人性不断的微分,结果新的问题必将又一一浮上台面,而那些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我要表达的是,人的问题在于无自知之明,正因为不自知,所以问题重重。目前人类戮力以赴的主流方向,是政治、经济、技术,这完全是水中捞月、舍本逐末。在本书中,我用绝对符合科学理论的技术,先把上述问题一次解决,让人人进入大同的理想世界。到那时,人得以衣食无缺、长生不老,各形各色的物质享受、精神满足应有尽有,不虞匮乏。在那种环境中,就像置于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般,人的真实面目势将无所遁形。
本书不哗众取宠,不媚俗谄世,书中没有暴力、色情,也无西方小说高潮、读秒的矫揉做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