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博弈刚刚开始(2 / 2)

棋盘已经摆开。

棋手已经就位。

真正的博弈,现在才刚刚开始。

几天过去,风平浪静。

“斯崔克”公司仿佛真的变成了一家安分守己的生物科技咨询公司,再无任何异动。警方那边的调查也彻底沉寂下去。

沉默的诊所却比往常热闹了些。那天他当街救回“医疗事故”濒死老人的事,经过口耳相传,虽然没上新闻,却在附近的街坊邻里间传开了。不少抱着试试看心态的居民,尤其是些被大医院高昂费用或慢性病困扰的老人,开始摸上门来。

沉默来者不拒,诊金随意,几块钱、几个鸡蛋、一把青菜都行。他看病极快,望闻问切往往只在片刻之间,开药也多是些便宜常见的药材,偶尔下针,手法快得让人眼花缭乱,效果却时常出人意料的好。一时间,“巷子口那个小陈大夫虽然年轻,但真有几分本事”的说法渐渐传开。

这天上午,诊所里来了两位不寻常的病人。

一位是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穿着朴素,眉头紧锁,脸上带着长期熬夜和焦虑留下的痕迹,手里紧紧攥着一沓厚厚的病历和影像片子。他扶着一位老人,老人七十多岁的样子,瘦骨嶙峋,坐在轮椅上,眼神呆滞,嘴角歪斜,不时留下涎水,一只手蜷缩在胸前,微微颤抖。

“陈…陈大夫?”中年男人声音沙哑,带着浓重的希望和不安,“听说您医术好,求您给我爸看看!他这偏瘫半年多了,大医院跑了无数趟,手术也做了,康复也做了,就是不见好,越来越差…”

沉默示意他将老人推到近前。他翻开那厚厚的病历:脑梗死后遗症,左侧肢体偏瘫,伴有血管性痴呆。最新的MRI片子显示,脑部缺血区域并没有明显扩大,但神经功能却在持续恶化。西医的诊断和建议无非是继续营养神经、加强康复锻炼,效果寥寥。

沉默又仔细查看了老人的舌苔(紫暗,苔腻),摸了脉(沉涩无力,尤以左脉为甚),看了看他蜷缩颤抖的手。

“气血两虚,瘀阻脑络,兼有风痰。”沉默做出判断,“光补不行,通络化瘀才是关键。”

中年男人听得似懂非懂,但见沉默说得肯定,连忙道:“那…那能治吗?多少钱都行!”

沉默没回答钱的事,取出针包,选出几根长针。

“扶稳他。”

话音未落,他出手如电!几根银针精准刺入老人头顶百会、四神聪,以及手臂上的曲池、合谷,腿部的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手法与寻常中医不同,刺入更深,捻转幅度更大,带着一种独特的透力和韵律。

老人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歪斜的嘴角似乎抽动了一下。

留针半小时。期间,沉默又开了一个方子,主要是黄芪、当归、地龙、全蝎、丹参等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的药物,让男人去抓药。

起针时,奇迹般的一幕发生了——老人那只一直蜷缩颤抖的手,竟然缓缓地、艰难地张开了一些!呆滞的眼神也似乎多了一丝微弱的亮光!

“爸!你的手!”中年男人惊喜交加,差点哭出来!

“一次不够。”沉默平静地写下医嘱,“连续打针一周,配合吃药。能恢复多少,看他造化。”

男人千恩万谢,几乎是捧着那张药方,推着父亲离开了。

刚送走这对父子,门口又进来一位穿着时尚、妆容精致却难掩憔悴的年轻女性。她看起来不到三十岁,但眉头紧蹙,一只手一直轻轻按着小腹。

“大夫,我…”她声音虚弱,“我痛经很多年了,每次都快疼晕过去。西医查遍了,都说没问题,就是原发性痛经,只会开止痛药。可药越吃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

沉默让她坐下诊脉。脉象弦紧涩,典型的寒凝血瘀。再看她脸色苍白,唇色暗淡,手指冰凉。